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训练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训练

ID:31345915

大小:4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8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训练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训练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训练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训练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2016·舟山尖子生加餐检测)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  )A.《南京条约》签订后B.《虎门条约》签订后C.《北京条约》签订后D.《马关条约》签订后答案 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近代时期外国在中国获得的片面最惠国待遇,该项特权是鸦片战争后

2、中英签订《虎门条约》中的内容,选择B项符合题意。2.(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联考)林则徐禁烟时特别重视使用“具结”(即写保证书),外商“具结”后,如再走私,即予正法。林则徐禁烟时要求外商“具结”的直接目的是(  )A.构建中外商品流通诚信体系B.从根本上解决鸦片走私现象C.以非刑罚方式管理外商行为D.坚持捍卫清政府的根本利益答案 C解析 “具结”不等于构建诚信体系,与材料中“直接目的”不符,故A项错误;“具结”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与材料中“直接目的”不符,故B项错误;鸦片泛滥,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需采取各种方式管理外商,与材料中“外商‘具结’后

3、,如再走私,即予正法”相符,故C项正确;捍卫根本利益,与材料中“直接目的”不符,故D项错误。3.(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命题交流)“道光年间(1820~1850年)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销售,七里(村)所产丝尤著名,出产既富,经商上海者乃众……镇之人业此因而起家者亦不少。”这反映了(  )A.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五口通商客观上刺激了湖丝对外贸易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D.“海禁”政策使湖丝只能经广东出口答案 B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

4、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解析 题目中显示了时间,从1820年至1850年,在此期间,发生了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开五口通商,其中包括上海,题目中材料显示了湖丝的出口由广东向上海转移,不是小农经济的解体,故A项错误;五口通商对湖丝出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中说了广东,而不是广州,故C项错误;题目中说明湖丝的出口也可以走上海,故D项错误。4.(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联考一)清

5、朝某位皇帝闻悉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后,发表上谕:“总之,进京一事,万不能允,内江通商,必须消弭;其余两事,亦当设法妥办。”这反映了当时在位的皇帝和不平等条约是(  )A.道光帝《南京条约》B.咸丰帝《天津条约》C.咸丰帝《北京条约》D.光绪帝《马关条约》答案 B解析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但未涉及进京一事,通商口岸开设在东南沿海,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1858年,中国同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其中涉及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当时在位皇帝是咸丰帝,与材料意思相符,故B项正确;1860年

6、,中国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但未涉及进京一事,通商口岸仅增开天津一处,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但未涉及进京一事,通商口岸增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5.(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命题交流)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第51条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中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反映出(  )A.中国国家主权严重受损B.清政府妥协退让苟且偷安C.“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D.清王朝外交政策根本调整答案 C解析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不得用“夷”字,与主权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

7、;“夷”字是对外国人的蔑称,不得用“夷”字不能反映清政府妥协退让苟且偷安,故B项错误;清政府蔑称外国人为“夷”,是“天朝上国”心态的反映,《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不得用“夷”字,说明“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清王朝外交政策根本调整,故D项错误。6.(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命题交流)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由此可见咸丰帝(  )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

8、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