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43893
大小:237.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1-08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5年-2017年)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规划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是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最早、生源数量最多的专业之一;也是学院重点发展的特色专业。本专业2009年成立,至今已招收5届学生,毕业3届。为继续加强专业与产业对接,实现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专业在充分调研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在深入剖析《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矿山工程类专业建设五年规划》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目前现状,特制定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2015-
2、2017年)建设规划。一、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现状(一)招生与就业情况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矿山工程系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招收5届学生,毕业生3届。2009年招生数为273人,2010年招生数为281人,2011年招生数为208人,2012年招生数为228人。本专业连续5年完成招生计划,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二)实训室条件建设情况1.现有实训室情况本专业已建成的实训室(中心)有矿山地质测量实训室、矿山采掘技术实训室、矿山采掘机械实训室、矿山供电实验室、矿井通风与安全实验室、矿山机械实训中心、矿山机电实
3、训中心以及采掘机电设备,采掘机电与维修实训室等实训室(中心),配备各种实训设备400台套,设备价值400万元,能够开展本专业教学所需的各类实训项目达60项;同时每个实训室都制定并完善了相应的内涵建设制度。2.教学矿井建设情况为了解决本专业学生实习难、教学与实践脱节、无法保障各种实习、实训的进行的问题,山西省宏源煤业集团投资近2亿元,在学院校园内按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的标准,技术含量按照现代化矿井要求,装备按照我国当前煤矿中等水平,井巷工程以1:1的比例,建设了一座具备年生产能力300万吨的教学矿井
4、。教学矿井能全面反映现代煤矿生产中的煤炭回采、井巷掘进、通风安全、煤矿机械、煤矿供电、煤矿地质、监控监测、探放水等各个生产环节的真实生产面貌。在教学矿井中学生们能够亲手进行各种设备的操作训练。能够通过实践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这对加强学生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意义重大。与教学矿井配套,还建设了煤矿地质展示巷、矿井水害展示巷、煤矿锚杆支护展示室和煤炭科技展示楼。教学矿井已经被授予《山西省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山西省煤炭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实操基地》;依托教学矿井,学院已经取得了《国家煤矿安全培训
5、二级资质》,并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煤矿变招工为招生定点培训院校》。(一)教学团队建设(1)本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38人。其中:专职教师28人(教授3人、教授级高工1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5人、讲师2人、工程师2人、助教13人;研究生学历14人;双师型教师15人);兼职教师10人(教授级高工1人、高工9人)。本专业有1名山西省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理论课程以具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实践课程主要由企业技术骨干担任的兼任教师主讲。1.结构趋于合理校内专任教师28人,校外兼任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1名,占5
6、5%;研究生14名,占37%;“双师型”专任教师25名,占66%;现有学生人488,师生比达到1:13。2.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为实现培养适应煤矿一线岗位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本专业积极扩充兼职教师队伍,聘请来自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公司的教授级高工、蒲县宏源煤业集团的副总工程师成为本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同时,聘请企业一线技术员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满足了专业的教学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产学研服务能力,本专业教师每年都要利用寒暑假及空闲时间到煤矿企业挂职锻炼,部
7、分教师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研究。3.教学团队成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优秀教学团队。坚持引进、培育、优化的原则,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双师结构等多角度考量,加大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的力度,加快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同时,多形式选聘校外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高校知名学者兼职教学,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双师型”特色专业教学团队。没有一支优秀的稳定的教学团队,既定目标难以实现。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中青年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以保证青年教师先进技术
8、知识按三年一个周期更新。强化中青年专业教师在教学矿井动手实践锻炼。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公开发表各类学术和科研论文5篇;主编、参编校内教材3本。(一)校企合作开发状况为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企业多方位融合、互利共赢的局面,在学院和系部的共同努力下,积极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校外实训基地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