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20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第1课时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仿真模拟岳麓版必修21.(2015·四川·18)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B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
2、定时人的婚姻[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等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明显不正确;C、D两项的“国人尚未”“决定时人”,题干材料无从体现,带有夸大性,排除;B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故选。2.(2015·北京·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B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
3、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解析] 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提倡“剪辫蓄发”是把辫子当做了清朝统治的象征;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剪掉辫子是脱离清朝统治的象征,故选B。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3.(2014·新课标Ⅰ·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C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
5、例可知此时由于军阀混战致使中国电影的流通税费较重,故本题应选C项。4.(2014·江苏·6)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C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可以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解析] 漫画中剪辫子的人剪掉一部分代表崇尚西洋,还保留一部分表示保留国粹,这说明时人传统观念依然存在,故选C项。5.(2016·蚌埠)从1874年至1877年,《申报》连续刊载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进展的相关消息,这是中国新闻史上力度最大、时间最长的冤案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促成了该案的平反。这反映了( C )A.大众传媒开始关注民众生活B.《申报》的主
6、要功能是时政评论C.大众传媒发挥舆论监督作用D.《申报》促进晚清司法制度改革[解析] 《申报》连续刊载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进展的相关消息,不能说明大众传媒开始关注民众生活,故A项错误;“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不属于时政事件,故B项错误;《申报》连续刊载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促成了该案的平反,说明大众传媒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司法制度改革,故D项错误。6.(2016·晋中)民国时期,一些国货广告也以洋货为其诉求方式,即便是国货也要取洋名。甚至许多人放弃很好的绸缎不穿,都去穿外来的洋布。这些穿着方式的出现说明( A )A.人们的心理影响消费B.西方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