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31594
大小:25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08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选考部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古代中国的改革1.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2)背景: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六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3)内容①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②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③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4)影响和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
2、革运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实行改革。(2)内容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②迁都洛阳。③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3)影响和评价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③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3.王安石变法(1)时间:1069年。(2)背景: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3)内容①理财之法:
3、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②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推行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等。(4)影响和评价①增加了政府收入。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③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二、
4、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2)内容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②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③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3)影响①积极影响: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②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①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②“黑船事件”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③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2)内容①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现四民平等
5、;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②经济上: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制,统一征收地税,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③文化及生活习俗上:倡导“文明开化”。④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改进军事装备,培养军事人才。(3)影响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②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3.戊戌变法(1)时间:1898年。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
6、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3)内容①政治上: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谕令各省督府举荐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其自谋生计。②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奖励创新发明;鼓励商办铁路、矿业;改革财政;兴办邮政。③文化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筹设
7、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留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立报馆;设立译书局。④军事上:裁汰旧军,编练新军。(4)影响:是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试题来源考查主题材料出处设问视角考情分析2016·全国甲卷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改革《清史稿》比较类、特点类、作用(影响)类①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②从考查内容看,以中国古代史为主,着重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涉及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改革③从问题设计看,一般是两问,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很强④从设问视角看,多采用比较类(3次)、内容类(3次)、原因类(3次)、作用类(8
8、次),注重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目标的考核,特别是对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理解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