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14134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智慧的碰撞个性的张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智慧的碰撞个性的张扬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不断推进,集体备课已成为许多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新亮点”,然而有些学校或教师对集体备课存有异议。其主要焦点集中在:正方认为集体备课能帮助广大教师迅速成长,它集中了许多教师的教学智慧,为教师“共同富裕”打开了方便之门;反方认为集体备课不利于个性化教学和教师创造性的发挥,遏制了百花齐放,同时也容易让某些教师产生惰性,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这些异议并不无道理,我们要理性地审视,开辟一条两全其美之路,让集体备课这一“亮点”渐趋完美,进而实现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 一、
2、个体钻研是集体智慧产生的前提6 每个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加工处理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集体研讨前,每个教师必须拥有自己精心准备好的教案,确保集体备课资源丰富,气氛活跃,为集体智慧的产生奠定基础。个人教案的形成,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吃透全部教材,把握教材的层次脉络,按新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的三维目标。针对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要提出合理而有探究性的问题,抓住要点,攻克重点和突破难点;切合本班学生实际,选择最贴近学情的教学策略;运用多种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3、趣和学习热情;提炼和推敲课堂板书、研究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补充教材未有但学生又必须掌握或了解的内容;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计划和安排好课后探究活动,让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 教师有了以上精心准备的教学个案,有了充分的思考和酝酿,集体研讨时,就能主动参与,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体会、困惑与疑虑,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最终实现蕴涵自己个人见解和风格的集体智慧。如果教师授课前没有潜心研究教材,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个人的独创见解,甚至连自己的个案都没有,对他人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案盲目拷贝,并原封不动地“粘贴”到教学中去
4、,那么教师就会完全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失去学生,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也就荡然无存。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一种惰性,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会变得缓慢,即便每次都参加集体备课研讨,也是人到心未到,毫无收获,更谈不上与他人的智慧碰撞擦出火花。 二、集体研讨是群体智慧的碰撞 有了融注个人思想和风格的个案,集体研讨就有了活力,这种活力催人亢奋,唤起团队每一位成员的求知欲和表达欲,是激发教师的智慧碰撞必不可少的因素。必须一提的是,集体备课不是教师轮流备课,不是分摊备课,不是个人“独唱”,不是统一教案,不是“教案之和”,也不是“网上资料
5、的拼盘”,应该是求同存异的集体思维指向,是备课组全体同仁智慧的结晶,是教师教学个性张扬的有力保证,是教学生命的根基。集体备课是在和谐民主、团结友好、协作互动的气氛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享有话语权,都是主人翁,都应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针对教材的特点,从各自的角度充分挖掘其内涵,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集体备课不是名师、专家或领导的“一言堂”6,而是教师群体思想的大交汇,是集体智慧的大碰撞。教师只有畅所欲言,敢于评头论足,才会取长补短、互利共赢、共同提升,才能领略和享受集体研讨中的乐趣和研讨中的成就,从内心深处欣赏他人
6、教学的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如果集体备课搞“一言堂”,参与者只听不说,或相互奉承,对着平庸唱赞歌,不碰撞,碰撞后没有火花,在思想上就不会得到真正的交锋,这样的集体备课就不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是对集体备课本质的歪曲。所以要想达到课程标准理想的集体备课,获取最大收益,每个教师不但要会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采纳别人合理的建议,而且还要敢于坚持有自己个性的正确观点,敢于对别人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甚至批判,敢于挑战专家权威,打破个人崇拜。集体备课可以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但又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我们
7、可以利用课间休息、茶余饭后或批改作业时进行交流:切磋教材内容、研究教学技艺、排解教学疑点、分享瞬间灵感、探寻纠错技巧,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的形散神聚式交流方式,有利于互相启迪,相互借鉴,既可以博采众长,开阔眼界,吸取集体智慧,又可以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在相互启迪和探讨中,取得1+1>2的效果。只有思维碰撞思维的质疑、灵感叠加灵感的觉悟、智慧点燃智慧的探究、情感渲染情感的交流的集体备课,才有生存的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集体备课也可以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其中,因为学生也拥有和教师同样甚至
8、更多的信息资源,他们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独特视角,他们思维活跃、点子多。一旦让他们参与进来,集体智慧碰撞的火花一定会更加耀眼夺目。 三、二次备课是个性的张扬6 在集体交流研讨后,往往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共案,这个共案还不能直接拿到课堂中去,这是因为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学习习惯、认知能力、道德水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千差万别。每一位教师自己的成长经历、个性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