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应多角度入手

咬文嚼字应多角度入手

ID:31312039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咬文嚼字应多角度入手_第1页
咬文嚼字应多角度入手_第2页
咬文嚼字应多角度入手_第3页
咬文嚼字应多角度入手_第4页
咬文嚼字应多角度入手_第5页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应多角度入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咬文嚼字应多角度入手  阅读教学时,教师如果智慧地抓住能产生辐射性作用的词语,以此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挖掘该词语与文本中的句段篇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该词语在文本解读中所留下的想象空间,就能将一段文本的解读激活,让课堂变得饱满、生动,闪烁生命的灵光。  一、一发全身  要追求阅读教学的创新与精彩,先得让词语教学变得充满智慧。比如,教学苏教版四上《虎门销烟》,词语教学应贯穿这课阅读的始终。我们来看一个教学片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虎门销烟》这一课。(板书:虎门销烟)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词语。(生

2、读)  师:课前不少同学读过课文,谁知道这里的“烟”指什么?“销”作什么讲?  生:这里的“烟”是指鸦片,“销”就是销毁的意思。  师:看来你认真读过课文了。谁能把这个词变成一句话,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都加进去,讲一讲这篇课文的内容?  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寨销毁了鸦片。  师:不错,谁能在鸦片前面再加一些词,说得更好一些?  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寨销毁了大量害人的鸦片。  师: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在“鸦片”前加上“害人”6这个词?(学生纷纷发言控诉鸦片的危害)

3、  师:鸦片如此害人,为什么能大量涌入我们的国门?林则徐又是怎么销毁它的呢?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  你看,教师紧紧抓住“虎门销烟”这个词语,调动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仅了解了题目的内涵,对整篇课文内容有了基本的掌握,而且巧妙地让学生知道了鸦片的危害,了解了那段让人痛心的历史,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知识与情感的铺垫,收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出示这样一组词语:  男女老少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中的徐悲鸿让我们倍感敬佩,他的成功让中国人扬眉吐气,让我们倍

4、感自豪。要让学生深入感悟这种自豪与敬佩,并激发其内在的对祖国深沉的爱,必须要深入文本,细细品味,让字、词、句,乃至标点中饱含的情感都迸发出来,咬文嚼字时,就应该多角度入手进行品味。我们来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默读课文第4至6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说说你的体会。  生:我从第4自然段中的“更加”一词体会到徐悲鸿特别努力。他在立志前就非常努力,所以才会考取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才会得到达仰的看重。如今,他比以前还要努力。  生:从“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两个词也可以看出徐悲鸿全力以赴,不管白天还是夜晚,都不停

5、歇。  生:文中“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这个比喻句把徐悲鸿比作不知疲倦的骏马,形象地突出了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6  师:反复读读这个比喻句,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徐悲鸿在画板前专心作画。  生:看到夜深了,徐悲鸿还没有休息,还在挥笔画画。  生:累了,他就坐着闭会儿眼睛,然后接着画。  师:(出示书上的插图)你看,这就是徐悲鸿画的马,这奔马不正是徐悲鸿奋发努力的写照吗?如果给这幅图起个名的话,你觉得哪个成语最合适?  生:马不停蹄。  师:一个比喻、一幅画、一个成语,就把徐悲鸿夜

6、以继日刻苦学画的情景形象地展示在我们眼前了,一起读这段话。(生读)  师: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了?  生:“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从这句看出画画时间长,一整天都用来画画。  生:这样长时间的临摹对徐悲鸿来说是家常便饭,不是偶尔为之,所以这句话中用了“常常”一词。  师:是呀,在这一整天里,徐悲鸿完全沉浸在临摹的世界,他会忘记了――  生:忘记了吃饭。  生:忘记了休息。  生:忘记了时间。  生:忘记了自己。  生:忘记了整个世界。6  师:这样的状态,文中用哪个词来

7、形容的?  生:潜心。  师:想象一下,徐悲鸿潜心临摹时,会有什么样的神态,什么样的动作?用上“时而”说一说。  生:他时而一动不动地凝视着作品;时而低头“刷刷刷”画上几笔;时而眉头紧锁,喃喃自语;时而满脸欣喜,快速地画着……  师:(指着“他画呀,画呀,……”一句)谁来读好这句话?老师提醒一下,“画呀,画呀,”该怎样读?联系一下徐悲鸿画画的特点,关注一下标点符号。  生:我觉得应该读得慢一点,突出画画时间的长。  生:两个“画呀”之间用的是逗号,停顿的时间要长,因为徐悲鸿一直在画画,没有休息。  师

8、:对,谁来试试?(生读)  师:这一自然段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生:潜心临摹。(齐读第5自然段)  师:第6自然段开头就用一句话概括了这段内容,这句话就是这段话的――  生:中心句。  师:这样的构段方式就是――  生:总分。  师:学到这儿,你能发现第4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吗?6  生:啊,也是总分结构。第4自然段总写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第5、6两段从潜心临摹和生活清苦两方面分写他的奋发努力。  咬文嚼字并不单指字词的咀嚼、推敲,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