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功

磨刀不误砍柴功

ID:31307861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磨刀不误砍柴功_第1页
磨刀不误砍柴功_第2页
磨刀不误砍柴功_第3页
磨刀不误砍柴功_第4页
磨刀不误砍柴功_第5页
资源描述:

《磨刀不误砍柴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磨刀不误砍柴功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课前进行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既是对学习前心理的准备,也是对学习的具体内容的准备。提高学生预习的水平和能力,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用好“预习”这个工具,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预习这个教学环节一直受到广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预习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好预习这把刀,语文课堂教学将事半功倍。  一

2、、指导预习过程,培养预习能力  要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教师的预习指导非常重要。在教学新课前,学生要预习,教师更要在学生之前预习。我在教学时,会根据教参的单元阅读指导,确定预习的目标,预习中该解决的问题。  1.阅读“导读”  苏教版语文书每学期都有一本配套的语文拓展阅读,配套着每课课文的作者介绍、相关知识和相关文章,用好每课的“导读”,可以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2.不动笔墨不读书  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预习”文字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

3、上不同的标记。比如:文中的生字连词可以用5“―”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可用“=”标明,并认真思索,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意;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习,学生手、脑、口并用,既提高了预习能力,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这学期,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我会要求学生针对课文提一两个质疑,写下来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我在课堂上高度重视学生预习

4、时的质疑,养成了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同时也让我知道,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死的,而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才是学生感兴趣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二、摘抄知识要点,激发阅读兴趣  “预习”即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学生预习一篇课文,我通常会要求学生查阅与文章相关的资料,包括作者、写作时代背景、诗词体裁常识以及关注文中主要的人物、重要的事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或物等内容。在搜集资料的同时,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预习本,把相关的内容根据自己的需要抄下来,这些知识包含着趣味性和知识性,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

5、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并在兴趣的引导下,逐步理解课文,完成预习任务,积累文学常识。  三、划分层次阅读,培养自读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5可见,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改变过去的传授式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预习已成为重要的学习

6、方式之一。  1.读通课文  “预习”中经常提出: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学生预习课文时,我会要求他们一边读一边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带着问题读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启迪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精妙处多读  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章节,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  4.总结评价  课堂上,对于在预习过程中阅读表现积极、声情并茂者,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词,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

7、使“预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四、围绕预习重点,精心设计训练  不少课文在“预习”5中涉及了文章的重难点,提出了理解课文的关键性问题,包含着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围绕预习重点,确定语言文字训练点,精心设计训练,把预习重点贯穿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训练相结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益。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希望学生能重视预习,不要流于形式。  那么,基本的预习包括哪些内容和步骤呢?  1

8、.默读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方面:(1)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譬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摹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2)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  2.查问  查问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要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3.朗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