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题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题

ID:31301718

大小:27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8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题_第1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题_第2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题_第3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题_第4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安徽省巢湖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题号一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中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古诗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匠户”制度D.“海禁政策”2.清朝嘉庆皇帝曾谕告军机大臣等:“

2、浙江各府属山势深峻处所,多有外来游民……翻掘根株,种植苞芦,以致山石松浮,一遇山水陡发,……大为农人之害。其游民……成群结伴,散出各山,……往来无定,难保日久不滋生事端。”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A.失业贫民成为社会动荡因素B.引种美洲作物客观导致生态恶化C.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D.农业技术突破推动大量荒地开垦3.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A.需求差异B.民族

3、差异C.生活方式D.自然环境4.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A.技术水平不高B.生产成本低C.供皇室使用D.面向市场5.湖南有一座古墓出土了以下文物:青铜酒杯(内有篆书铭文)、圆形方孔铜钱、帛布、釉下彩绘瓷器。据此可推测该墓最有可能为A.商周时期墓葬B.秦汉时期墓葬C.南北朝时期墓葬D.唐五代时期墓葬6.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你觉得最可信的是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因他是科学家,说法可信B.朱熹认为“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源于西汉。朱熹是大学问

4、家,说法可信C.宋代《清异录》中首次提到制豆腐法,这证明宋代开始出现豆腐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豆腐最晚出现在东汉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7.唐诗《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犹自笙歌彻晓闻。”从诗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扬州的夜市是当时商业

5、发展的一个特点B.扬州的草市很繁华C.扬州出现了私家经营的邸店D.扬州成为唐朝时期唯一的经济中心8.明代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材料说明A.明朝农产品商业化程度较高B.明朝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C.明朝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D.明朝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9.关于古代“市”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①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③隋朝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

6、,唐代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④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时间上的限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A.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B.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C.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D.有注重其“防伪”功能11.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出现思想转变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

7、严重B.对外贸易发达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D.社会性质的变化12.古代的经济政策不包括:A.工商皆本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盐铁官营13.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这实质上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B.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度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14.《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尊农夫,农夫已贱矣”。这段话表明当时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商人经济地位比较高③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④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15.17、18世纪,欧亚大陆东西两端

8、的封建国家推行了两种甚至截然相反的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