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98710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细读中感悟精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细读中感悟精彩 一节好的语文课,需要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需要正确深刻的文本细读。但一直以来,我们都将教材作为学习语言的“例子”,在品词析句中学习遣词造句,在问题设计中谋求解决之道。这种注重文字“工具性”的细读,逐渐让课堂失去了灵动和诗意。理想的生态语文课堂,呼唤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课堂,以文本为师、以同伴为师,在汲取中丰厚,在思考中提升,在自主品味中增强个性体验。作为课堂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我们语文老师肩负着氛围的营造、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渗透等重任,正确的细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文本细读,到底应该关注什
2、么? 一、在品味语言中感受语言的特色和魅力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离开了语言,谈不上文本细读。叶圣陶先生也曾这样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课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作者思维的结晶。细读那些富有个性的语言,会让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荡漾作者的情思,牵动每个学生的心。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从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不辞劳苦来赞美他的伟大。教学时,我们可以扣住他对庞宪说的“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句话来设问:这些苦,在课文中有体现吗?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寻找关键
3、字词。这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就会跃然纸上――4 1.宿:“破败的古寺”“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厚厚的蜘蛛网”。 2.餐:“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用陶碗舀来泉水”“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3.行:“晓行夜宿”“一心赶路”“长年累月地奔波”。 4.工作:“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边忆边写”“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 品味着这些文字,再细读相关描写:“我们就在这里过夜吧!”与“我们就在这里过一夜?”对比读,就会发现李时珍的毫不犹豫、不怕吃苦的精神;“一心赶路”说明李时珍寻找药材心切、执著;“忍冬花初开、两三
4、天……”“胭脂草捣烂、刀豆子烧成渣子”“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表现他观察细致、认真严谨;“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说明夜越来越深了,李时珍浑然不觉,依然在观察着、研究着、记载着……这样的细读,让语言文字色色俱全,打动人心,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更加真切深刻。 很多课文中的词语,孤立地看平淡无奇,但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下子变得别有情味,境界大异。如果善于指导学生抓住这样的词句细细品味,就既能品出浓浓的语文味,又能品出淳厚的人文感觉。 二、于画面再现中促进情感的交融与共振 文学作品是生活的反映
5、,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堂上,我们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课文的情景与真实的生活相映照,让学生尝试着去见作者所见、闻作者所闻、想作者所想,真正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身临其境地去与作者真心交流,产生共振共鸣。4 《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作者开篇就描写了天游峰的“高”和“险”――900多级台阶、“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为下文老人扫路的辛苦埋下伏笔;接着写“我”和老人戏剧性的初遇:作者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继而是一段并不细致的大体轮廓的介绍;然后才是具体的描写,“瘦削”替代了“精瘦”,观察点也从整个身材聚焦到人物的脸部。
6、这样的写作顺序符合我们的认知规律:因为初遇,所以不太留意;“精瘦”“褪色的衣服”“运动鞋”,一眼就能看出的,也是主要特征;“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揭示了老人身份,言简意赅。又因为坦诚相见,由衷敬佩,所以忍不住细细打量:“面色黝黑”告诉我们老人勤劳而且身子骨很硬朗,“慈善的眼睛”告诉我们老人心灵的纯洁,“炯炯有神”告诉我们老人生命的顽强,精神十足。 在这样的设身处地的阅读中,学生既学会了人物描写要抓特点的方法,也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对老人的淡定的“不累”,更需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体验。这样细读品悟,才能感悟到
7、他的自强不息、乐在其中,也才能跟着作者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 三、在意犹未尽中读出文本的情感和内涵 “从无字处去读书。”面对一篇篇意境优美的课文,我们要善于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展现出来,让学生深刻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旨。 课文《黄鹤楼送别》中,李白感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4。偌大的一条大江,水面浩瀚,怎么会只有一条船呢?细细品味,原来是因为在李白的眼里,只牵挂着孟浩然。这种视而不见,正体现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悠悠深情。 《水》一课围绕“水的珍贵”展开,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作者满心的“水
8、之乐”,缺水之苦成了呼之欲出的痛楚。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这种以乐写苦的表达方法,我们可以引领他们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并且透过语言动作感受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如从“倒抽一口凉气”“啊啊大叫了起来”中体会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对水的渴望――这种喜悦的背后,正藏着缺水的遗憾。“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缺水是苦的,用水是快乐的。一个“饿”字,让我们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