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936
大小:12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07-22
《《西游记》创作主旨探析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游记》创作主旨探析目录目录1《西游记》创作主旨探析2摘要:2绪论2一《西游记》主旨研究述评31、主旨的意义及作用32、主旨的主要几种观点及不足3二情节及人物51、着意人生的主体情节62、富有喻意的人物设计8三艺术特色91、奇幻积极的浪漫主义92、巧妙曲折的故事情节103、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104、寓庄于谐的讽刺手法11四作者及其文学渊源111、作者生平122、当时的社会环境123、当时的文艺思潮13结语14注释:14参考文献15致谢15115《西游记》创作主旨探析摘要:小说《西游记》的创作主旨时至今日仍然是一个没有定论的话题,仍是各抒已见,各执一词。本论
2、文从文本出发进行辨析和考查,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特点、艺术风格、叙事结构和方法等方面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从作者身世经历以及当时的文学思潮等方面加以探究,提出《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其所写的取经历程可以看作是对人的信仰、意志和心性的挑战以及应战和升华的历程,富含哲理意蕴,是一部有关人生的寓庄于谐的小说,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关键词:《西游记》主旨象征意味寓庄于谐绪论《西游记》是在唐代玄奘取经故事的基础上,经过民间流传和历代文人加工创作而形成的一部世代累积型小说。明以前的作品有宋元话本《唐三藏取经诗话》,有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经》,以及《二郎神
3、锁齐天大圣杂剧》等流传。之后经作者(本文采纳吴承恩一说)的天才想象加以创作加工,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西游记》一书。它的杰出成就和地位,使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并列为明代四大奇书。长久以来,人们对小说《西游记》的创作主旨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其中的大多数说法皆有不足或局限的地方,顾此失彼,如盲人摸象般的只看到其中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整体面貌,其得出的结论也往往不能令人信服。而《西游记》本身也是一部内容非常复杂的特殊的神魔小说。由于阅读者的接受问题,不同读者所受到的历史文化影响不同、时代不同,思想、经历不同,即读者的前结构不同,其产生的理解
4、和看法也是不同的。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是说小说的创作主旨就可以随意曲解,或为了表述自己的观点胡乱联系,牵强附会。例如,解放以后,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人们更是以阶级斗争理论来分析和研究《西游记》,生吞活剥,随意比附,得出了许多荒谬可笑的结论和观点,如:“人民斗争说”。另外,小说的作者之前也是个争议的话题。曾一度被误认为是邱处机道长,15许多道士特别是清代的道士,用先入为主的方法,纷纷用道教教义去附会小说情节,使许多人陷入宗教论的误区。清朝后期,有文人学者在天启《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淮贤文目》上发现了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但在当时未得
5、到响应。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西游记》的近代研究工作开始。胡适在《<西游记>考证》、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开始集中考证作者为吴承恩,小说作者才基本尘埃落定。两位先生也对小说的创作主旨分别提出了‘玩世主义说’、‘游戏说’,对后世启示、影响很大。(本论文对《西游记》的作者采纳胡适和鲁迅的论定结果——吴承恩,但对他们所提出的小说创作主旨的主张不予认同。)本论文从文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作品,从文本出发,联系作者身世和当时的时代环境氛围,还原其真面目,提出本文要论述的观点:它是一部有关人生的寓庄于谐的小说,寄托着作者的理想。一《西游记》主旨研究述评1、主旨的意义及作用主旨
6、,《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都解释为:”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古人常用原旨和本旨一类的词语来表述它。主旨是作者创作中的指导思想,包括题材支配、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等一系列实践中的问题。它能够涵盖整部作品,解释作品中的主要内容,统帅整部作品的各个方面。同时,它也体现着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任何作家在创作时,都会有自己的创作主旨。探析作品的主旨,往往是了解作品的突破口,准确的把握作品的创作主旨,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作品的真正意义。它是对于作者创作意图的探讨和把握,是作品的主要意义指向。因此,对小说主旨的正确把握是十分有必要的。2、主旨的主要几种观点
7、及不足关于《西游记》的主旨,有十数种提法。主要的一些观点有:(1)修身养性说持此类观点者,认为取经故事隐喻或象征了某种修身养性或明心见性的过程,即:“求放心”和“收放心”。始见于与作者同时代的谢肇浙。15但从修身养性求学的立场出发来附会小说情节,忽视了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而且也不能解释小说中的诸多情节和现象。(2)三教合一说这种观点在清代最为流行,影响最大。持此说者人数众多,代表人物有刘一明等,他们大多为道士。对于三教同源这一观点产生的原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作了解释:“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
8、皆得随宜附会而已。”交代了明清时期三教同源的现实。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