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9171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素质教育下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素质教育下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 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认知水平、心理发展、基础知识、理解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既能面向全体又能照顾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解决当前高中教育普遍性与个体差异的矛盾,分层次教学尤其显得更为重要。分层次教学合理分组全面发展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关系的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结构的调配、教学评价检测、作业练习设置、课内外辅导等方面实施分层次教学。 实施分层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让学生参与
2、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角色换位,使每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以期先分层次达标,最后共同达标的目的。 一、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合理分组4 对学生进行合理、正确的分组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先决条件。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依据每个学生的年龄特性、个性特点、心理发展、理解接受能力、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等认真分析,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优等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后进生。或者,还可以将同类学生分得更为细致些。教师依据各组情况,制定出近期和长远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分类指导,及时调整。还可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3、发展状况及不同的表现,适时调配分组,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总结成功经验,树立自信,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过程不仅是人类知识的再现,而且是学习再发现的认知过程。教学的开展必须以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根据学生存在的实际差异,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而每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一致的。达到后进生消化、吸收;中等生巩固、提高;优等生拓宽、提高。 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适当地确立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覆盖,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所不同。C类生应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地降低要求,能理解基本概念、性质、定理等,能独立做课本上练习及习题即可;B
4、类生应达到大纲要求,能熟练地解答习题,并能形成一定的理解技巧,发现一定的解题规律;A类生除完成B类生的要求外,能解答综合题,掌握形成一定的解题规律,将知识拓展。每一课堂遵循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导入新课后,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尝试阅读、理解、答疑、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充分的课堂交往,营造出一种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氛围,促进课堂教学中竞争学习、合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风气,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形成自我检测能力。 三、备课分层4 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规律、理解水平等存在的差异,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教
5、学程序设计、课堂提问、重难点的处理突破、教学结构、教学评价等方面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给予其充分展现的机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状态及发展的可能性,因材施教。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针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地设置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案。在“明确目标,理解教材、熟悉学生”上下功夫。教师必须吃透“两头”,(一头是要准确地掌握教材整体框架和熟练地掌握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另一头是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恰当的策略和方法,使两者融为一体。 四、作业、练习设置、
6、批改分层 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目的、针对性地精选精练,设计A、B、C三类不同的练习及作业。C类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习题中的比较简单的基础题,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熟练解题方法、步骤;B类生完成习题上的提高题,掌握解法,提高能力,达到前、后知识的有机结合;A类生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解题策略、总结思想方法等。 作业批改采用自批、互批、交流、讨论、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尝试犯错误,出改错题,让易粗心的同学批改优等生的作业,把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积累整理,及时反馈给学生,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克服了弱点。 五、辅导分层4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7、是不相同的,教师在辅导中要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做认真、细致的分析,分类与个别辅导,找出共性,以点带面。特别是对于C类生要严格要求,引导他们善于总结解题规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A类生要增大思维强度,拓宽知识面。教师要关于激疑引思,以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思维,展开质疑、讨论,使学生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并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迪,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