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建构

论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建构

ID:31286153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论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建构_第1页
论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建构_第2页
论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建构_第3页
论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建构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建构  摘要:公共精神是指在公民在具有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在参与公共生活时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是对公共事务和社会整体利益的主动关注、积极参与,致力于社会改良和进步的一种价值和行动。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存在缺乏独立人格、公共参与意识淡薄、社会公德行为失范、公共理性不足等现状。大学生公共精神建构的基本路径: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道德教育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的道德系质;重视引导与实践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公共精神;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2013)35-0364-02  一、大学生公共精神与道德教育的内涵  公共精神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在参与公共生活时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是对公共事务和社会整体利益的主动关注、积极参与,致力于社会改良和进步的一种价值和行动。公共精神指“现代社会对公民提出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美德,要求公民公共精神是现代社会有效治理、建构良好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和谐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1]大学生公共精神的核心要素包括:独立的人格、公共参与意识、社会公德、公共理性。4  笔者认为,高

3、校道德教育是在学科知识的传授、校园文化的熏陶、教师行为的引导过程中,通过学校日常生活中诸多隐性因素的作用,实现对学生在知、情、信、意、行方面社会人格品质的培养塑造过程;从而使学生展现出美好的人性、卓越的品行,使自身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推动社会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提升。公共精神和高校道德教育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首先,公共精神的培养是高校道德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优秀的青年,在教授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而公共精神正是现代

4、社会所需求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美德。其次,高校道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的重要环节。道德教育是一种过程性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校生活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大学生走上社会的必经阶段,对大学生向社会人角色的转变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二、大学生公共精神缺失的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竞争、流动、分化的趋势。打破单位、地域、城乡所有制的界限,“流动中国”扩大了人们的交往,给社会增添了活力。

5、当代大学生的公共精神逐渐彰显。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捍卫国家领土主权、西部支教等重大事件和活动中,以80后为代表的大学生群体,处处发挥重要的带头作用,关心国家命运、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的安危。但同时也暴露了大学生的公共精神在某些方面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独立的人格  “独立人格主体作为公共精神的现代内涵有着两层含义:“4一是主体平等,现代公共生活中参与个体地位和权利是平等的;二是主体拥有独立人格意识,即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并持有自己的观点”[1]。然而在当下,社会经济飞速发

6、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贫富差距也逐渐加大,部分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缺乏主体平等意识:在富贵权势面前战战兢兢、卑躬屈膝;在贫穷无利可图面前趾高气昂、颐指气使。同时还缺乏独立的人格意识,甚至存在部分大学生被物质所“物化”“异化”的现象。马克思认为“异化”指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现象。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强权主义在社会生活中左右着大学生的思想,使得大学生对道德观念、是非观念、真假丑恶不能独立正确地做出判断和评价。  2.公共参与意识淡薄  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是

7、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特征。约翰.穆勒所言“一个绝对不能参与政治及公共事务的人,不能称为公民”。从总体上看来,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不断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这体现了大学生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同时国家、社会、企业等也为大学生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和政策,为大学生的公共参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三下乡”4、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等社会实践活动。但目前,大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公共参与的动机存在功利倾向,公共参与的整体层次不高。随着高校的扩

8、招,大学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平民教育,与此同时,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据有关资料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700万。截至9月底数据统计,今年企业校园招聘计划总量和招聘岗位数量仅为去年的80%左右。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社会参与活动更多的是以个体切身的利益作为目标和动机,例如考虑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否与评奖、评优、各类加分挂钩,从长远考虑的就是是否与未来的就业有无益处。  3.社会公德行为的失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