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ID:31285296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_第1页
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_第2页
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_第3页
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是知的起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以及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问  学生在“师问生答”的氛围中求知,不能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更谈不上培养其创新精神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具体说来:①建立教师学生互相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②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消除恐惧感;③尊重学生的人格

2、、选择、个性,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学困生。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善于问  1.问题的提出  (1)从知识的“来龙”上提问:如果某个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或者与旧知识有关联但又搞不清的,那就在新旧知识结合处提问。如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可提出“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么说的?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等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由未知转化为已知。  (2)从知识的“为什么”上提问:如果对某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还搞不清楚,就可据此提问。如:三角形面积的求法,为什么要

3、除以2?可让学生自己发难提问。4  (3)从知识的“归纳或分类”上提问:如果对知识不会归纳整理,分不清类型,而把知识看成是孤立个体,可就此提问。如学习“因数和倍数”时,对除尽、整除、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质因数等概念分不清,可以通过提问理清概念。  (4)从知识的“去脉”上提问:如果学习了某个知识以后,却不了解它的作用,也可以提问,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有创见地问。如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不知它的作用,可以提出为什么要学习它,是否同化简分数及分数的计算有关等问题。  2.交给学生提出问题的

4、方法  (1)观察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的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内在的联系和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长方体拿出来,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自主提问:a、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b、长方体有多少条棱?c、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2)追问法:当新接触到一个问题或者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后,可以顺着其思路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紧追不舍,追根刨底继续发问。其表现形式一般是“为什么……?”例如,在教“比的意义”,说比的后项不能为0时,

5、学生追问为什么,并提出球赛时为什么经常出现1:0,3:0等?对于学生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提问精神,教师除讲清道理外,还应对敢于追问学生应大加表扬。  (3)类比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性质的相关联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把问题提出来。例如学习“9的乘法口诀”时,便可联系“48、7的乘法口诀”提出问题: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怎样推出9的乘法口诀?前后各句之间有什么规律?  三、创设条件,让学生乐于提问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自己,爱受表扬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多种机会,让他

6、们发表看法,提出问题。并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重视给每个教学环节留适当空白,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以便学生乐于提问。教学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生对师提问  教育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能简单地接受和信奉,而应持批判和审慎的质疑态度,时时处处能主动探索和发现,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时,教师有意出示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各1个,通过实验演示,为什么不用其他的圆柱和圆锥呢?在这样的启发下,课堂气氛活跃,许多同学又提出如下问题:老师,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是不是也存

7、在三分之一的关系?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能引起全班同学的激烈争论,在争论中教师再拿出不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和底与高都不等的几组圆柱和圆锥教具,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验证以上这些情况是否有可能存在三分之一的关系。  2.生对生提问  每节课都要注意留些时间让学生互相提问,让学生争当小老师考考对方,可采用分组对抗等竞赛形式。实践证明,学生对学生的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教学“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在小结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

8、题,考考对方,不少学生积极发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什么是长加宽的和再乘2?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什么是边长乘4等等,学生所提的问题都一一被其他同学答出。有的学生进一步提问:能不能利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不能利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推导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这些问题提出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课后去讨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