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8337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课改,激活教育生长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改,激活教育生长力 渝西桥头堡,川渝握手处,面对长江北岸,便是风华永川。在距永川城区5公里,重庆西三环旁,坐落着一座美丽的校园――重庆市永川区青峰中学。这里,校园优美,教风优良,学风纯正,成绩优异,多次接受教育部、重庆市和永川区等上级领导的调研、检查,吸引着热心教育的人的关注。教育部原副部长陈小娅,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田淑兰,教育部监察局局长刘金平,重庆市人大副主任陈雅棠,先后到青峰中学调研检查,并对该校办学成果给予好评。 走进青峰中学的课堂,你看不到声嘶力竭的教师,看不到恹恹欲睡的学生,看不到“填鸭”式的课堂,看不到
2、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或辅导书。相反,你会看到师生们自由无拘地交流和碰撞着,看到青春的心灵在跳跃,独特的个性在飞扬,鲜活的生命在狂欢。 近年来,在以校长曾佑全为首的学校领导集体率领下,学校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理念下,积极推进以“生本式课堂四步教学法”为教学模式的卓越课堂建设。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学校课改简单概括为四句话: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为根本,合作为方式,互动为过程。”校长曾佑全介绍说,学校在不断学习借鉴众多优秀课改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出炉了“生本式课堂四步教学法”4,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转变学生的
3、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行走方式,提高课堂质量,打造卓越课堂,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一、“生本式课堂”的提出理由 1.课改的需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反思与合作。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是一种消极的教学方法,学生用于死记死背的时间过多,重复无效的学习时间过多,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过少,无效训练摧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师苦苦在教,学生苦苦在学,教育俨然成了新三座大山的一座。 2.课堂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没有好的课堂,就没有好的课堂质量,就培养不出好的学生,更谈不上好的人才
4、,因此抓好课堂,就是抓质量,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抓未来,当前课堂最缺的是什么,是一种吸引力,是一种情趣,是学生的一种精气神。 二、“生本式课堂”的结构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式课堂”,也就是“先教后学”,那么学校能不能把它改成“先学后教”呢?曾佑全认为,要构建一种教学模式或者一种教学方法,必须突出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可以抓好:自学环节――合作环节――展示环节――提升环节的课堂四环节,学校将其确定为“生本式课堂四步教学法”,也就是通过课堂四个环节,来体现新课程理念,来推进卓越课堂,来提高教学质量。4 第
5、一步:自学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学的时间可以放在课外,但也要放在课内,课内自学的时间,根据内容来定,可以5分钟,也可以是10分钟,自学不能漫无目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自学,要解决一定的问题。自学方式还可以丰富多样。 第二步:合作环节。即小组学习,学生前后左右排可以编成一个学习小组,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要解决的重难点,展开相互讨论,甚至是激烈的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这也是发挥学生主体的关键环节。 第三步:展示环节。就是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讨论的结
6、果,让学生当老师,把讲堂变学堂,大胆表现自己,教师要学会欣赏,要给学生及时中肯的激励性评价和充分的鼓励,这也是师生互动的关键环节。此一二三步均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以生为本”理念。 第四步:提升环节。新课程理念并没有否定教师“讲”这个环节,学生通过自学互学,肯定有学生半懂不懂的,这一步就是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释疑答惑,解决学生中的夹生饭问题,让教师起好引领示范作用,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不懂的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学生才能掌握好本堂课的重难点,三维目标,考纲考点等知识。 三
7、、“生本式课堂”成效彰显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新课改引领着学生高效学习,学生从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经过老师“点火预热”、学生课下“自我加热”、“同伴加热”,实现学习前置,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上课有备而来,通过展示交流、点拨纠错,实现了合作共赢。通过“达标训练”,堂堂过手,在实现知识落实的同时,培养纠错、反思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高效学习的主人,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4 更加注重师生互动的程度和成效。把学生看成鲜活的个体,把学习看成学生成长的经历,注重学生的真情实感,尊重学生的判断,重视学生
8、的知识经验,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发现。学校的课堂教学随之实现了四大突破:一是课堂时空改变。采用“生本式课堂四步教学法”,在时间上实现了“课上”“课下”双高效;二是课堂结构创新。由以大班为基本单位变为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搭建了平台;三是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