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中的“疑―问―议―论”

论课堂教学中的“疑―问―议―论”

ID:3128327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论课堂教学中的“疑―问―议―论”_第1页
论课堂教学中的“疑―问―议―论”_第2页
论课堂教学中的“疑―问―议―论”_第3页
论课堂教学中的“疑―问―议―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课堂教学中的“疑―问―议―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课堂教学中的“疑―问―议―论”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对课堂教学中的“疑―问―议―论”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疑问;议论  为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我对学生进行“疑―问―议―论”四点的培养作出要求,这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现在对“疑―问―议―论”进行分析。  一、引导学生寻找疑点,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对问题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发明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为了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思维,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作为教师就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使自己的学生能够存在疑问,产生疑问,学会质疑。  1.问式引疑  教师要在教学知识点的关键地方以及需要学生加深认识的地方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帮助和启发学生开动脑筋,锻炼学生积极的思维。比如,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之后的练习中,我把三角形的底边分成两等份、三等份、四等份等,然后把各等份点与顶点连接,问学生:所分成各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原三角形面积的多少?三角形的面与原来相比是否有变化呢?是否有规律可找?不断引导学生能够从满足到再次产生疑问,从而使学生得出“三角形每多一个等份点,所得各新三角形的面积的分母将会增加1”4的规律。这种通过设问

3、式引疑的方法,能不断激发学生自己观察思索,从而有新的发现。  2.自学式引疑  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例题和习题,找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投入学习。如,初一的鸡兔同笼的问题,鸡、兔的头、脚各有多少呢?这是为什么?如果这个问题用方程该怎么解答呢?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后有了疑问,迫切需要解答疑问,就会自己积极地去学习。  3.图解式引疑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引出疑问,从图形上展开思维,深刻理解概念,更好地掌握知识,正确地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对角线和的公式时,我先出示了一个四边形,让学生找出有多少条对角线。五边形呢?六边形呢?它们的对

4、角线的和又有什么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总结规律,从而得出多边形对角线和的计算公式。  二、鼓励提出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如果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产生了疑问,就会想办法解决这些疑难问题。但是如果学生不把疑问转变成问题并且提出来,教师就不会了解学生心中的疑问。所以把“疑问”转化成问题提出来是十分必要的。4  为了培养和鼓励学生能够做到敢问善问,必须改变教育思想,要和学生打成一片,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断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平时生活中多和学生一起谈心娱乐等。讲课中要不断鼓励学生有问题要提出来,让不愿意问问题的学生变得敢问。当然提问要有针对性,抓住重点提问,不要重复提

5、问,这样学生提问题的质量便会有所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组织参与议论,形成思维的开阔性  如果学生对新知识有问题不明白时,要抓住时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讨论理解这个环节不可或缺。这样才能使得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过程,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这样可以使学生、教师、课本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课堂上还必须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如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言是不可能的,因此我组

6、织能让学生都参加的讨论,可以是几个讨论,也可以是大组或者师生共同讨论。讨论的时候,中等以下的学生重在全面掌握知识,中等以上的学生重在突破难点,这样可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  四、指导概括论述,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由于分组讨论已经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就可以从小组里面抽学生或者派代表发言,论述各小组的思维方法,最后进行总结概括。我还要求学生的论述语音要规范,从而可以得出更科学严谨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我在教学中能够较好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鼓励学生多听、多问、多说、多思,学会大胆质疑,能够人人参与讨论。把课堂

7、教学转化为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把培养学生“4会学学习”的任务切实地落实到教学的过程中,我着重抓了“疑―问―议―论”4个要素,让学生能学得积极,学得主动,促进了他们思维发展,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5.  [2]孙传远.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06(06).  (作者单位贵州省平塘县油岜中学)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