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76407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在高中教学中不断实施。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不断创新,使数学的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主要根据以往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策略进行探究,从而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兴趣;探究能力;问题情境;因材施教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环境、主体、对象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要跟上时代的进步,将数学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有效结合,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成果。怎样运用教学策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成果,是目前高中数学老师比较关注的问
2、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教学策略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而促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素质教育教学应该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和目的。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老师只是侧重对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认为数学课就是练习课以及来做题的,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是否可以接受,这样就导致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厌恶数学,认为数学课比较单调、枯燥无味,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4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优化高中数学教学,使教学变得更有效,高中数学老师就要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运用这种体验式和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使其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去探究和学习,可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使用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要求,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是运用探究教学法。在开展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有效地发挥出来,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和平台。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正确引导学
4、生进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运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在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异。老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认识到学生存在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教学中使用分层的方法,制订适合的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适合自己学习和进步的知识和问题时,就会有所收获,并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在运用分层教学法时,一定要使分层保持合理性和科学性,反之,就会取得相反的效果。 四、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
5、生的学习兴趣4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由于多媒体具有声像技术,这样就可以把单调、抽象的公式、概念和方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使教学课堂氛围变得比较活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公式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绘图技术,用电脑进行绘图制作,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加深了对数学公式的理解。同时,把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相结合,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运用问题教学法,主要就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特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
6、、比较和试验,从而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函数概念在数学中比较常见,以它为例,创设两个实例,第一,汽车按照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进行匀速行驶,它行驶的路程和时间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第二,目前我省每天的温度变化图说明气温和时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根据例子,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变量,并找出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研究,确定其中的一个变量有固定值之后,另一个变量也会有固定值,而且固定值的范围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进而引出函数的概念,并学习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例来学习,可以缩短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使知识变得更具体,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有效培养学生
7、的创造性思维。4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合作探究法、分层法、创设情境问题法以及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可以使数学课堂氛围变得活跃,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这就要求高中数学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施仁智.高中数学知识拓展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思考[J].浙江教学研究,2013(24). [2]何永龙.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初探[J].甘肃教育,20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