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65087
大小:7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7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实践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实践作业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后滴入酚酞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原因的探究高一化学第二章中有Na2O2与H2O反应的演示实验。众所周知,向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溶液会变成红色。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即:2Na2O2+2H2O=4NaOH+O2。然而为什么向其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剂后,往往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呢?对此,我从几个方面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探究。(一)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干扰了实验。为了验证是否空气中的成分与此反应有关,我设计了以下实验:1.
2、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然后想溶液中通入氧气,观察溶液是否褪彩色。如褪色说明与氧气有关。2.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然后想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溶液是否褪色。如褪色说明与二氧化碳有关。实验证明两组实验均未使酚酞褪色。证明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是无关的。(二)NaOH溶液浓度太高破坏了酚酞的结构。a.为了验证浓NaOH溶液能否使酚酞褪色,我设计了以下实验:配置接近饱和的NaOH溶液,向其中加入酚酞试剂。可以观察到酚酞试剂立即散开褪色,证明浓NaOH溶液能使酚酞褪色。b.为了验证是否是NaOH
3、溶液过浓使酚酞褪色,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c.2Na2O2+2H2O=4NaOH+O21561601.56g1.6g将1.56克过氧化钠溶于水制成100毫升0.4mol/L的NaOH溶液倒入烧杯A中:将1.6克氢氧化钠溶于水制成100毫升0.4mol/L的NaOH溶液倒入烧杯B中。分别滴入两滴相同浓度的酚酞试剂。不久可以看到烧杯A中的酚酞褪色了。而烧杯B中的酚酞始终不褪色。因此,酚酞褪色不是由于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太浓造成的。有关部门资料记载:酚酞在弱碱性溶液和稀碱性溶液中均显红色,但在浓碱性溶液中却
4、呈无色。变色范围:PH1234567891011121314酚酞8.0-10.0淡红色红色(三)NaO2具有很强的漂白性使溶液褪色。有关资料记载:过氧化钠的确有漂白性,但由于反应时水过量所以在溶液中已经不存在过氧化钠了,也就是说酚酞褪色不是由于过氧化钠本身的漂白性所致.(四)反应生成的氧气使反应生成的溶液褪色.为了验证此假设,我设计了以下实验:将过氧化钠放入水中,把试管加热,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就会溢出.待没有氧气溢出后在加入酚酞,观察是否褪色.如果褪色说明与氧
5、气无关。实验结果仍旧褪色。(五)反应中生成的某种中间产物使溶液褪色。经查找资料、分析、研究,我认为在反应中很可能生成了其它易溶于水的过氧化物。由于反应过程中阳离子只有“Na+”“H+”所以反应中可能生成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的性质:过氧化氢也叫双氧水,纯过氧化氢是蓝色粘稠状液体,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有很强的漂白性。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为了验证是否由于过氧化氢使酚酞褪色,我设计了以下实验:有关部门资料记载,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并不放出氧气而生成过氧化氢,冰水Na2O2+2H2
6、O====2NaOH+H2O2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然后滴入双氧水。实验现象:溶液褪色。实验结论:双氧水能使酚酞的碱溶液褪色。在实验中我还发现褪色的快慢与滴入的双氧水的浓度有关。2.在低温下将过氧化钠放入水中以尽量减少氧气的放出,然后取出少量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实验现象:有大量气体溢出(经检验是氧气)实验结论:证明反应过程中生成过氧化氢。3.将过氧化钠放入水中,然后加入二氧化锰,待气体全部放出后再滴入酚酞。实验现象:酚酞不褪色。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过氧化氢的存在。结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
7、氢氧化钠滴入酚酞后,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是其反应时生成了中间产物H2O2即双氧水,它有很强的漂白性使变红的酚酞褪色。«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理论性作业问题2-1.什么是化学课程?什么是化学课程目标?化学实验教学目标的含义在新课程背景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答:(1)给化学课程下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学术界也没有一个较为一致的看法。因为,受到不同课程观的影响,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化学课程。所谓课程观就是人们对课程的总的看法和观点。从影响课程的因素或课程的基础来划分
8、,大体上有三种课程观,即学科中心课程观、学生中心课程观和社会中心课程观。每一种课程观都有其合理的成分,但也有其局限性。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融合论”或“整合论”,目的是通过对这三种课程观的融合或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从我国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强调学科知识系统性的学科中心课程观几十年来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根深蒂固。加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忽视学生的各方面感受和发展,忽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的全方位改革。所谓化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