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64255
大小:1.86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1-07
《学习重心国共关系破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必修部分乙部:辛亥革命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共分合(2)13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必修部分乙部:辛亥革命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學習重心:國共關係破裂建議分析內容:·國共關係破裂的歷程。·國民黨圍剿共產黨與共產黨二萬五千里長征。探討問題建議:·為什麼國民黨和共產黨會由合作走向分裂?分裂後,共產黨怎樣避過國民黨的圍捕?國共分合(2)13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必修部分乙部:辛亥革命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探討問題建議:為什麼國民黨和共產黨會由合作走向分裂?分裂後,共產黨怎樣避過國民黨的圍捕?下面是國共從第一次合作到分裂的大事表。1918年5月,第一次護法失敗。1918年夏,孫
2、中山與蘇俄政府取得聯繫。1922年6月,第二次護法失敗。1922年8月,孫中山同意共產黨人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同時,共產黨在杭州會議上同意共產黨人加入國民黨。1923年1月,《孫文越飛宣言》正式發表,確立聯俄政策。1923年1月,共產國際通過《關於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的關係問題的建議》。1923年6月,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全體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1923年10月,國民黨改組特別會議在廣州舉行。1924年1月,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政策。1924年6月,鄧澤如等提出《彈劾共產黨案》。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病逝。1925年8月,國民黨左派廖仲愷遭國民黨右派刺
3、殺身亡。1925年11月,國民黨右派組成的西山會議,決定取消共產黨員的國民黨籍。1926年3月,蔣介石發動中山艦事件。1927年4月,蔣介石下令清黨。整理自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中國現代史1919—1949》(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3年),頁92-99;117-173。國共分合(2)13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必修部分乙部:辛亥革命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孫中山雖然提出了「聯俄容共」的政策。不過在他逝世之後,國共兩黨在合作的同時,出現了一些矛盾。其中,以1926年3月20日中山艦上的海軍成員,企圖武裝奪權,最令人注視註。下文為國民黨元老陳立夫追述這事件。「三月二十日所發生的中山艦事件,
4、是一次陰謀,完全是針對蔣先生而來的……那時(指中山艦事件發生時),俄國方面也不願意和蔣先生關係惡化。後來在北平大使館的檔案中,發現當時俄國顧問(指季山嘉),受莫斯科的責備,稱他們輕舉妄動……他們明白如果國民黨一旦在廣東失敗,那共產黨也將無法生存。」註:孫中山逝世後,汪精衛成為國民黨領導人,繼續孫中山的聯俄容共政策。1925年11月國民黨右派召開西山會議,反對容共。蔣介石作為黃埔軍校校長掌握軍權,既想得到蘇聯的援助,又不願看到共產黨坐大,暫時表示支持汪精衛。蘇聯顧問季山嘉和蔣關係不睦,竭力拉攏汪精衛反蔣。1926年3月18日,中山艦有異動,蔣認為是共產黨和蘇聯顧問季山嘉要兵變。3月20日,蔣介
5、石下令廣州全城戒嚴,並密令佔領中山艦,逮捕艦長共產黨員李之龍,包圍蘇聯顧問和共產黨機關,扣留了第一軍和黃埔軍校中周恩來等共產黨員,撤換中山艦艦長。這便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中山艦事件,又稱「三二〇事件」。後來蔣介石表示這只是針對個別人,聯俄容共政策並未動搖。但中山艦事件的實情如何,至今還有不少爭論。引自陳立夫著:《成敗之鑑》(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頁53及57。以下是1927年8月13日蔣介石所發表的引退宣言:「黨國呈分裂之兆……實共產黨之陰謀所致……然武漢同志等不查真因,誹謗集余一人,余之存在既非黨之利益,故余毫不躊躇,即刻下野……倘有逞智弄巧,陽奉陰違,篡奪吾黨基礎,剽竊吾黨主義,
6、使吾黨名存實亡之者,必謁全力以除之。」引自唐正芒等著:《中國二十世紀全史第四卷——崢嶸歲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頁12。國共分合(2)13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必修部分乙部:辛亥革命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下文引自中國共產黨的主要領導人周恩來在1943年,就第一次國共合作走向結束所表達的感受。「蔣介石打擊左派以取得右派的支持,又打擊右派以表示革命,這就是他的流氓手段陰險刻毒的地方。從此以後,蔣介石實際上成了國民黨右派。」引自周恩來著:〈關于一九二四至二六年黨對國民黨的關系〉(1943年),見《周恩來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頁121。關於國民黨右派有如下資料:「
7、孫中山聯俄聯共和改組國民黨的工作,遇到了國民黨內一部分右翼勢力的反對。1923年11月29日,鄧澤如等十一人聯名上書孫中山,誣衊攻擊共產黨,反對改組國民黨。他們指責共產黨幫助孫中山確定反帝反軍閥的綱領,是使國民黨『從國際之仇怨』,『在國內斷絕實力派之協助』」。引自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中國現代史1919—1949》(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3年),頁99-100。現代著名史學家徐中約對第一次國共合作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