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51601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7
《鲁教版七上向沙漠进军学案1_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向沙漠进军》学案 复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语和文学常识。 2.能够准确的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 3.进一步领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一.文学常识填空。《向沙漠进军》的体裁是 ,作者 ,他是浙江上虞人,是 家 家。二.给下列画线的注音或写字肆虐( )抵yù( )逞( )强 干涸( )俨( )然 jí( )水 三、解释画线的词语。1.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2.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
2、武器是风和沙。3.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4.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5.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四.选词填空1 沙漠是人类最 的自然敌人之一。A.顽强 B.残酷 C.顽固2. 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 ,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A.侵袭 B.侵略 C.侵占3.一次大风沙 ,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A.袭击 B.进攻 C.偷袭4. 但在沙漠中,因空气的蒸发,泥土的浸润,河流反而愈流愈小,终至于 不见。 A.干
3、燥 B.干涸 C.干旱5.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 的水源。A.充分 B.充足.C.充实五、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1)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2)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別強烈。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別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 )(3)我国陜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沒有多少风沙。() 4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其次是培植草
4、皮。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 )5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礼貌的摇篮。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希腊文明都是在这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 )6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而成为绿洲。( )六.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一)①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②防护林的主
5、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③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④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⑤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⑥其次是培植草皮。⑦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1.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3.抵御风沙袭击的办法是( )。A.培植防护林B.种植林带C
6、.培植草皮 D.培植防护林和草皮4.这段文字的说明方法中最主要的是( )。A.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B.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C.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D.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5.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A.从原因到结果 B.从主要到次要C.从现象到本质 D.从概括到具体6.培植防护林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各组句与句之间的恰当关系是:A.并列关系 B.解说关系 C.递进关系
7、 D.因果关系(1)第①②③④⑤与第⑥⑦句( )(2)第①句与第②③④⑤句( )(3)第④句与第⑤句()(4)第⑥句与第⑦句()9.文中加点词“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10、防护林两列之间的距离为什么不能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二)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 ,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的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
8、地区,农民要常常补种两面三刀三次才能有点收获。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 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一百米以上的。沙丘的移动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当风速达到每秒五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 ,从沙丘的底部移到沙丘的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分沙粒的移动速度虽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五米到十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