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党的“微循环”系统

改善党的“微循环”系统

ID:31239650

大小:52.7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7

改善党的“微循环”系统_第1页
改善党的“微循环”系统_第2页
改善党的“微循环”系统_第3页
资源描述:

《改善党的“微循环”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改善党的“微循环”系统(纵横)雍天荣若把整个国家比作人体的话,那么中央无疑是心脏、是人脑,而基层政府是党和国家的毛细血管,党和政府的基层工作就是微循环,承担微循环功能的有机组合便是微循环系统。基层组织是将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细化、执行的单位,基层政府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能否落实、落实的程度、执行的效果,是一个国家执行力的神经末梢。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再好的政策,如果没有良好的执行力,这些政策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不仅会大大降低组织的威信和效率,而且也会导致百姓产生政治冷漠感,疏离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基层政府是

2、党和国家的形象窗口,是和群众直接接触的行政组织,是群众评价党组织和政府的直接对象。基层干部是基层政府的主体,基层干部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基层政府的形象,关乎党和政府的执政根基。若不及时改善党和国家肌体的“微循环”系统,久而久之,党和国家的肌体必出毛病。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对基层干部污名化的倾向,在网络上表现尤为明显。由于网络拟态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一边倒的“地方官员很坏”、“地方政府很差”的负面评价。有学者研究后指出:对于基层党和政府的形象,群众的态度是“总体肯定,个体否定”、“抽象肯定,具体否定”。为何会出现“基层「•部

3、被污名化”倾向呢?基层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很多人不愿意下到基层,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距离党和政府的要求还有距离,个别人角色的混淆与错位疏离了官民关系,口媒体舆论环境放大了基层干部的负面形象。近年来,随着一些新媒体突飞猛进的发展,渐成碎片化的网络舆论冲击着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逐渐成为左右社会问题的重要舆论力量,形成了网络拟态环境。网络辩论更注重立场,尊重的不是真相,看中的是你站在谁的立场上说话。由于预设的身份标签的存在,大多网民会自动站在草根一边,形成简单的官民二分对立态势:凡是官都是错的,凡是民都是对的。这种舆论

4、判断根本不能代表真理。乡村治理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百姓的误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深入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农民把目光转移到发家致富上来,农民的集体意识和村落意识逐渐瓦解。但是乡村的公共事务总得有人来完成,如修路、修水渠,于是乡镇一级政府只好选择村里的富人治村,他们有经济能力,在村里有经济地位,便于一些公益性工作的开展。这就形成了“富人治村”的乡村治理结构,给底层造成误解。综上分析,党的微循环系统确实出了微恙,尚属于“疾在滕理”阶段,但必须记住:不治,将恐深!(原文刊于2013年第16期《人民论坛》,有删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