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错别字产生原因解决策略文献综述

小学错别字产生原因解决策略文献综述

ID:31230152

大小:7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小学错别字产生原因解决策略文献综述_第1页
小学错别字产生原因解决策略文献综述_第2页
小学错别字产生原因解决策略文献综述_第3页
小学错别字产生原因解决策略文献综述_第4页
小学错别字产生原因解决策略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错别字产生原因解决策略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小学识字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识字与写字相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错别字现象,不容忽视。现就小学生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策略这两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经过分析与归纳,从错别字的概念、错别字产生的原因、解决对策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一.错别字的概念研究本课题,首先要对何谓错别字有一大致的认识。《辞海》中对错别字的解释:错别字即“本无其字而误写之”。另,武秀梅(2010)认为所谓错别字,就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正确的字,也就是写的字不是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的字代替应写的字,这样的字是字,只是

2、不该用在这个场合。对于小学生来说,写错别字是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也随之逐渐增多。二.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分析在总结小学生错别字产生原因时,为更科学地进行归因、思考其解决对策,我们将原因分为:学生内部原因——可控原因、不可控原因;学生外部原因——可控原因、不可控原因。归因成果(总表、分项)如下: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学生内部原因可控原因学生粗心、惰性及意志薄弱不可控原因学生感知发展水平低、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定势及动型干扰学生外部原因可控原因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不可控原因汉字本身复杂难学的特点、社会用字(包括网络及传播媒体)、计算机的使用

3、影响1.学生内部原因学生内部原因,主要指学生生理、心理、态度三方面。它们是小学生写错别字的最主要原因。1.1可控原因经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将学生粗心、惰性及意志薄弱三点归入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内部可控原因。资料..成卫菊(2009)、黄长法及黄水琴(2008)认为,学生在书写时粗心大意,态度不认真是产生错别字的一大原因。有的字在一处写错,在一处又写对,显然是马虎造成的。做作业只求做完,不求做好,敷衍了事,胡写一通。作业本上错字连篇,“满目疮痍”。王海花(2009)认为,惰性也是写错别字的原因。一些学生学会生字后从不进行复习,做作业时出现遗忘也不去认真分析或查阅工具

4、书,而是凭印象写字,甚至臆想“造字”。王海花(2009)还认为,自控能力不强,意志薄弱,亦是他们常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学生在做作业时,边写边玩,或是出于好胜心的驱使和“做完作业就能玩”的诱惑,往往有意无意地比“速度”,写完作业又不加以检查,这些都会导致小学生写出错别字。田艳琴(2010)对2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230名小学生中,学生对自己的识字情况相当乐观:89%的学生认为错别字不严重,有43%的学生认为自己有错别字并能及时订正。田艳琴认为,大部分学生对纠正错别字问题认识不足,没有认真对待,常当作没看见或等老师让订正再订正。这种情况十分

5、常见,是又一大因素。1.2不可控原因经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将学生感知发展水平低、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定势及动型干扰归入内部不可控原因。夏传芳(2010)、成卫菊(2009)、王海花(2009)均认为,感知能力低是导致小学生写错别字的重要因素。小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笼统,感知字形的能力很低,识字时只能记住字的粗略轮廓。尚未形成精确的分辨能力。常常对相似或相近的字不善于辨别分析其异同,产生感知失真。如将“荆棘”写成“荆刺”;“鼻”上面的“自”写成“白”。又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字写得左右颠倒。对于一些只有字形上有微小差别的字认识不清。注意不到

6、形似字之间的区别所在。往往对一些字形相似、相近的字,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拔”和“拨”、“己”和“已”、“未”和“末”等。张晓春(2010)认为,小学生注意力特点亦会造成错别字的产生。因为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十分有限,让他们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无趣的写字练习上是很难的。夏传芳(2010)根据思维定势的概念及相关内容又进行了分析。她先说明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往往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积极的定势可以促进汉字的巩固和记忆,消极的定

7、势则会引起学生对字的误解。并举例:如在定势作用的干扰下,学生认为“口字旁”、“虫字旁”作为偏旁,都写在字的左边,如“叫、吐、虾、蝴、蝶”等,于是在“加、触”的书写时,往往改变了字形本身的结构。有些字反复使用,在人脑中就会形成较强的信息,这些强信息遇上一定的时机,便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如学生在学习“低”和“底”字时,他们看到这两个字中“氏”字下部都有一点,这“一点”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学生写“纸”时,也就错误地在“纸”字的“氏”下面加上一点。王海花(2009)也提出相同的观点。例如:批评—批抨,眼镜—眼竟。并指出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