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祖国土备课参考素材苏教版必修31

高中语文祖国土备课参考素材苏教版必修31

ID:31228175

大小:13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7

高中语文祖国土备课参考素材苏教版必修31_第1页
高中语文祖国土备课参考素材苏教版必修31_第2页
高中语文祖国土备课参考素材苏教版必修31_第3页
高中语文祖国土备课参考素材苏教版必修31_第4页
高中语文祖国土备课参考素材苏教版必修3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祖国土备课参考素材苏教版必修3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祖国土》备课参考娜·阿赫马托娃(1889--1966)——我认为她是20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女诗人。她命途多舛,第一个丈夫诗人古米廖夫以“人民敌人”的罪名于1921年被判处死刑,独生子成人后两次被捕入狱。阿赫马托娃两度再婚,仍旧未能享有天伦之乐。阿赫马托娃的墓坐落在彼得堡西北的远郊科马罗沃镇。那里海风习习,绿荫遮天。诗人的墓的建筑结构很不寻常,由三部分组成:石片覆盖

2、的主坟;坟头上巨大的十字架,一堵石块垒成的墙,有人说这堵墙象征监狱。墙上镶嵌着少妇时代的阿赫马托娃侧面白色浮雕像。巨大的黑色十字架是用铁皮锻造的,上部是救世主的头像,左右横梁是日月闪光的星体。阿赫马托娃生前曾表示过,倘若有朝一日,这个国家有人想为她树立纪念碑,她庄重地表示同意,可是有一个条件——不要把它建立在她出生的大海之滨,也不要建立在她爱恋的皇村公园中的树旁,而是建立在监狱门口。她说她在那儿伫立了300个小时,等候探监。阿赫马托娃的墓展示了女诗人一生的不幸遭遇,牵动着骨肉同胞们的心。只有墓地才有这

3、样的震撼力。1987年我来到她的墓地前时,有位老人在那里徘徊。老人非常礼貌地问我是否需要讲解,他可以回答有关阿赫马托娃的任何问题。我以为老人是墓地职业讲解员。他回答说:他仅仅是阿赫马托娃诗歌的爱好者。这样的志愿者,我在其他诗人的墓前也遇到过。他们对诗人的虔诚可想而知!阿赫马托娃本是吟诵女人隐情的抒情诗人,偏偏由于政治问题遭到日丹诺夫的攻击与漫骂,甚至采用了联共(布)中央决议的形式来处理文学创作问题。如今重读她的诗作,处处透露着对现实的思考与困惑,表达了人民当时不敢说出来的内心感受。阿赫马托娃的坟上撒了

4、一片鲜花。今天,大概在我到之前,已有不止一人来凭吊过这缕孤魂。也许其中有她的儿子列夫·古米廖夫?她的儿子早已得到平反,现在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她的第一个丈夫古米廖夫也不再是“人民的敌人”了。近来很多苏联刊物都抢着发表他的作品,而且还说,他诗中“没有一句反苏的话”。怪了,人的生命在某些时候可以被任意摆弄,变得无权无能,真的被视如草芥。我回忆她的作品在我国的情况。她可知道,早在1928年,当她还活跃在苏联诗坛上时,她的作品就被介绍到中国来?她可知道,她的作品的第一位译者是我国大诗人郭沫若?虽然他只译了她的两

5、首抒清诗,却说明她的诗已引起中国诗人的注意。郭沫若这样评论她:“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她的著作表现着这有天才的抒情诗人之古典的清澈意味与其沉着的用词。她的疏淡的韵文很喜欢用颠倒的简语。革命并没有威

6、骇了她,依然在苏维埃共和国度她的生活。”话不多,但十分贴切。阿赫马托娃相信苦难是人所不能摆脱的经历,她还相信天国。在个人生活最困难的时刻,她没有绝望,没有自杀。面对厄运她比马雅可夫斯基,比叶赛宁表现出了更大的勇气和韧力。她始终和多灾多难的祖国人民在一起,并在祖国诗苑里辛辛苦苦地耕耘。去世前一年她写道:“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写诗,我是以响彻我国英雄的历史中的旋律为旋律的。”为此她感到幸福。她是多么容易满足啊!我想她之所以感到幸福,不止是因为生活在那个年代,经历了那么多事件,而且更因为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人

7、们心律的脉搏。不过,那个时代对她太残酷了!这位俄罗斯女诗人的命运何尝不提醒人们,对待艺术创作,不可轻易地否定作者的苦心探索与追求,更何况谁人不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我望着黑色的高大的铁锻的十字架——不,是苦难铸的十字架,陷入沉恩:她来到世间,接受了苦难,又背负着苦难而去。她是母亲中最可怜的母亲,妻子中最不幸的妻子。我把一束殷红的石竹花插在她的浮雕像前,感激她生前为翻译我国古典诗词而做的努力。她还凭借他人的译文,逐句进行了艺术加工,将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千古名篇《离骚》献给了俄文读者。高莽(摘自《灵魂

8、的归宿——俄罗斯墓园文化》群言出版社)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创作对于传统的复归与开拓以及“新和谐”问题  17世纪末,俄国由于不断遭受外敌入侵,同西欧各国的差距就逐渐加大了。彼得一世登基以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便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而这些改革措施的核心便是向西欧学习,实行全面的欧化。其后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等历任沙皇也在不断延续和强化这些措施。这一举措固然挽救了俄罗斯民族,但是西欧文化的引入也对俄罗斯的本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一方面,在新旧交替,东西方文化碰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