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27780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54-01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给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从我国广大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语文教学任务能否很好的完成,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面对目前多数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这一教改中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理性与情感的动态交流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马克思曾指出:“劳动过程结
2、束时取得的成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课堂教学是一项知识传递、能力培养、智力开发、灵魂塑造的脑体结合的复杂劳动。课堂教学的每次成功,每个目标的实现,无不在充分的孕育中成熟。为了使语文课堂教学丝丝入扣,衔接得当,兴味盎然,浑然一体,教学效率与高质量课堂得到确实的保障,达到全面优化,必须采取一些相应的手段。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5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它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
3、养目标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构建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进行三维设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目标。人文性是语文课堂的一个基本特点,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目标之一。课堂教学应把人文素养目标放在首位,这是现代社会需要人才的必备条件。 2.学生习惯和学习方法目标。良好的语文习惯是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由“学会”变为“会
4、学”,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应把这一要求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3.学习语文能力和创新精神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使他们完成语文课程自身的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是要把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是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适当的教学方法易于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方法,注意各种方法之间的有机配合,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想象丰富
5、,思维活跃,心情愉快。 二、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从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是教学上质的飞跃,而这“渔之技”“学之法”不是靠灌输而获得的,必须由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求而得之”。以往的应该教育力求把学生“教会”5,而当前的素质教育则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讨论问题,问题要提得适宜适时,紧扣教学目的,也可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及心理情感,深思熟虑地设计问题和随机进行应变调控,充分发挥“导”的技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积极主
6、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他们才能掌握获得真知和真理的方法。教师要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独立摄取新知,成为课堂主人。 三、关注个性发展,实行“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学法,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语文教学更有其独特的个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不同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独特的见解,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独
7、特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在全面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尊重差异,善待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学生的知识能力、认知心理及接受水平存在着个别差异,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硬性统一的教学方法。《问题效应》教学模式有两点能满足这一要求:其一是问题设计。根据学生的知识差异,不同的认知心理状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或者不同“解答距”的问题,让不同程度、不同表述水平的学生分别回答。其二是开放性的讨论,对同一问题中下程度学生可发表一般的解决方法,中上程度学生则鼓励其超越常规阐述“高见”。 四、运用情感激
8、趣,创设良好氛围5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如果学生简单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佳方式,无疑用情感激趣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考虑怎样用充沛的情感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教之以情,授之以趣,要以强大的情感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主动自觉、充满兴趣地接受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气氛是学生个体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