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诗人薛涛故乡考论

女诗人薛涛故乡考论

ID:31227060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女诗人薛涛故乡考论_第1页
女诗人薛涛故乡考论_第2页
女诗人薛涛故乡考论_第3页
女诗人薛涛故乡考论_第4页
女诗人薛涛故乡考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女诗人薛涛故乡考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女诗人薛涛故乡考论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树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唐代诗人王建在《寄蜀中薛涛校书》一诗中对唐代女诗人薛涛寄予了很高的评价。薛涛诗现存九十余首,其“诗气色清老,是此中第一流人”(陆时雍《唐诗镜》)。读其诗观其人,薛涛真可谓唐代第一女才子!然薛涛在唐代曾入乐籍,虽为著名女诗人,但身份地位卑下,故正史无其传记,其生平事迹可见于《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著作,但叙述皆极为简略,这给后人研究薛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不用说薛涛生年依然是个谜,也不必谈其婚恋嫁娶之事更是难以考证,单就其故乡何在这一问题,学界就有四种说法,即“长安说”、“成都说”、“乐山说”

2、和“眉山说”,尤以后两种争论颇为激烈。本文主要针对这几种说法进行辨析,谈谈个人之浅见。  一.“乐山说”和“眉山说”  薛涛故乡何在?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乐山说”和“眉山说”这两种观点论辩尤为激烈。然此两种说法,疑点颇多,笔者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辨析。  (一)“乐山说”和“眉山说”均以《乡思》一诗作为证据。“峨眉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这两种观点都认为诗中的“峨眉山下”即为诗人所思念的故乡,前者认为是“峨眉山下”即为乐山;后者则以苏东坡诗“6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为证,认为薛涛与苏轼故乡同为峨眉,即

3、眉山。  在此,我们要正确理解《乡思》一诗的含义,这一点尤为关键。当年,薛涛因一件小事被罚赴边,写《十离诗》上书陈情后得以返还成都,从边塞回来后,她毅然选择脱离乐籍,之后在浣花溪独居四十余年。《乡思》一诗所表达的正是她在独居之时因孤寂而生出的思乡之情。诗人独居浣花溪畔,想象着峨眉山下的清音平湖,四周青嶂翠峦环抱,湖如碧玉嵌入其中,青山碧水,绿意盎然,可怜自己就如那湖上漂泊无依的一叶扁舟。要待何时才能扬起风帆,离开这锦江之滨呢?若有回乡那一刻,那划船的声音该是多么的美妙,那醉人的景象该是多么的令人欢欣雀跃呀!诗人由吟咏峨眉山下的如油之水,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身世,犹如水上的不系之

4、舟,从而引发思乡之情。因此此处的“峨眉山下”并非指其家乡,也就是说诗人家乡何处,于此诗中并未道明。而持“乐山说”和“眉山说”观点的学者都认定“峨眉山下”为诗人之故乡,实属误解。此外,“峨眉”也并不等于眉山,相反,峨眉山是从属于乐山市的,  (二)“乐山说”与“眉山说”分别以《赋凌云寺》《题竹郎庙》《忆荔枝》与《送郑眉州》《忆荔枝》为证来证明各自的观点。前者认为凌云寺和竹郎庙均在乐山,且乐山在唐代就盛产荔枝,连城内会江门旁修建的高楼都以“荔枝楼”命名,可见乐山荔枝确乎有名。同时,诗中的“近有青衣连楚水”中的“青衣”是青衣江,正是在乐山境内汇入岷江而后再汇入长江的,并由此认定诗人所

5、忆荔枝即为是乐山的荔枝。后者则认为荔枝不独产于乐山,考“蜀中荔枝,至嘉眉至夔峡皆有产者。”6应指眉山荔枝。同时,还以《送郑眉州》诗为证,认为此诗为诗人及笄之年所写,诗中“雨暗眉山”表明了她的家乡所在。  首先,即便凌云寺和竹郎庙都在乐山、眉州为眉山、眉山与乐山都产荔枝,但均不能证明乐山或眉山就是诗人之故乡。古代文人大都有游名胜、题古迹的爱好,作为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自然也不例外。她身在四川,游览四川名胜,自在情理之中。诗人观览胜景之后,写下《题竹郎庙》《忆荔技》《赋凌云寺》(二首)等诗歌,显然是合情合理的。另外,“乐山说”认为《忆荔枝》中的“青衣”是青衣江,正是在乐山境内汇入岷

6、江而后再汇入长江的,并由此判断诗人所忆荔枝为乐山荔枝。而事实上,青衣江流域涉及雅安、眉山、乐山三地,因此“青衣”并不一定是指乐山,眉山、雅安均有可能。  其次,“眉山说”以《送郑眉州》诗“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为证,认为此诗是薛涛在及笄之年所写,诗中“雨暗眉山”表明了她的家乡所在。其中“及笄之年”的推断显然是依据汉代乐府诗《陌上桑》中的“‘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而事实上,后代诗文中出现的“罗敷”往往只是美女的代称,并不一定就是十五岁的美女,例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此处的“罗敷”即是美女的

7、代称。另外,诗题中的“郑眉州”,是为郑姓眉州刺史,例如岑参因担任嘉州刺史而被称为“岑嘉州”,韦应物因担任苏州刺史而被称为“韦苏州”。诗人用“掩袂立高楼”6来表达与郑眉州分离的悲苦心情,并借《陌上桑》中罗敷的典故,来表示自己的坚贞,可见诗人与郑眉州交情甚深。薛涛早年丧父,母孀居,二人相依为命,生活极其窘困,后迫于生计,遂入乐籍。若此诗写于薛涛及笄之年,她既与眉州刺史交好,想必生活也不会如此困窘。诗人与眉州刺史交往并相知,显然是在其入乐籍甚至脱离乐籍之后的事了,这时的薛涛才有可能参加幕府活动,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