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25614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高中古诗词鉴赏的层次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古诗词鉴赏的层次教学 《唐诗宋词选读》成为苏教版选修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教师虽已倾尽全力,但效果却并不明显。虽然在老师的引领之下,学生能准确把握理解诗词本身,可一旦脱离了老师的引导,学生面对诗词,就不知所措了。笔者以为若想改变现状,就必须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时,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采取不同的鉴赏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下面以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为例,简要论述高中诗词鉴赏的不同层次的教学。 一.悟象品意,体味诗词
2、意境 对诗词的解读,应当从意象的感悟入手。在分析时,要教给学生通过意象体悟诗词意境、感受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诗词中的意象分为三种,有实体性意象、比喻性意象和象征性意象,而对诗词主旨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比喻性、象征性的意象。在《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一词中,这三种意象同时存在。明白了意象的内涵,便可对词的意蕴理解得更为深刻。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的主要意象有“缺月”、“疏桐”、“断漏”、“幽人”、“孤鸿”等。上述意象皆具有寒冷凄清的特征,这就为全词笼上了一层萧疏凄冷的色彩。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3、,作者的情感也同其笔下的意象一样,忧伤而寂寥。而在众多的意象中,作者似乎又对孤鸿情有独钟――4受到惊吓,心怀有恨,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大有孤僻高傲之姿。这是为何呢?显然,作者并不是单纯地向读者描绘一只在寂静月夜下寻觅安身之所的孤鸿,而是另有其深意。这层深意,已不是简单的寻找意象、分析意境所能解决的了,这也就无疑使鉴赏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二.知人论世,品味诗词情感 苏轼为何要不惜笔墨描写一只孤鸿呢?这就需要知人论世。该词是苏轼元丰三年被贬黄州时所作。而此前,他经历了“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苏轼因写了
4、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最终虽幸免一死,却被贬黄州。九死一生的苏轼此时正如惊弓之鸟一般,飘零失所,孤独凄冷,心怀幽恨,惊魂未定,但骨子里却又孤高自许,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 此时的苏轼,不正和其笔下的孤鸿有着惊人的相似吗?可以说,他与孤鸿同病相怜,惺惺相惜,故而借用了象征手法来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含蓄地展现了自己被贬后的真实心境。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词在解读时都需要知人论世,许多诗词的主旨情感往往是与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密切相关,有时知人论世甚
5、至决定了诗词解读的方向。 三.探寻技巧,挖掘诗词内蕴 黄庭坚曾经这样评价该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作者高妙的艺术技巧――4象征。那月夜之下,不知栖身何处的孤鸿,心怀不安与幽恨,不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吗?这一手法的运用,无疑使该词具有了立意高远,形象生动,运笔空灵,含蓄深刻的特点,并以此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正因如此,该词才“语语双关,格奇而语隽,斯为超诣神品”(黄蓼园《蓼园词选》
6、)。 四.学以致用,实现知识迁移 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该词的教学,教师不仅应让学生明白并掌握象征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鉴赏方法,进行独立鉴赏。此时,不妨把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拿来,让学生照此方法独立分析。相信此时的学生定会发现:在色彩绚丽、热闹非凡、佳丽云集的元宵佳节里,那个灯火阑珊处远离喧嚣的“那人”,不就是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有着孤高淡泊品格的诗人自身吗? 在授之以渔之后,学生一定会发现:自
7、己竟然也能独立应对一首陌生的诗词了!如果教师能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引导和训练,那么学生畏难古诗词的情绪定会烟消云散,兴趣的火花也定会在其心中慢慢滋长! 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的鉴赏教学可知,诗词鉴赏有着不同的层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只有把握住了方法,才可以向着“真相”逐步迈近。事实上,这些方法常常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当然,有时也可以选取其中的某个方面,不必要面面俱到。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独立性和兴趣,而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鉴赏方法和鉴赏层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
8、用的能力,无疑会令其轻松地感到:原来见之就畏难反感的古诗词,竟可以如此举重若轻,事半功倍!4 任燕,教师,现居江苏东海。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