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24248
大小:11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7
《黄河干流兰州城区段防洪治理工程方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黄河干流兰州城区段防洪治理工程方案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了黄河干流兰州城区段的防洪设计,并对河道的方案设计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防洪治理,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兰州市位于中国大陆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被称为中国“陆都”,距西北其他四省区的省会平均距离最近。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流而过,枕山带河,依山傍水,平均海拔1500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征。兰州地处内陆,属温带季风性气候但大陆性特点明显。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10.3℃。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坐落于一条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夹
2、于南北两山之间。沿黄河两岸,打造了全国唯一的城市内黄河风情线,东西长约50多公里,被称为兰州的“外滩”,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兰州的城市依托着黄河两岸发展,规模逐渐外延扩大,如何实现发展与防洪共举,与水相依,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黄河干流兰州城区段防洪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的。11 黄河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河道47.5km,共有岸线95.044km,其中天然陡坎22.364km,目前兰州已建成规划堤防56.92km,还有未建河堤15.76km。通过对黄河干流兰州市区段防洪治理工程的实施,可以使兰州市城区形成完整、有效的防洪体系,提高设防标准,改善河道现状
3、,强化河道行洪功能,稳定河势,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2.水文分析 黄河兰州段位于刘家峡水库下游70—117km处,是黄河上游重点防汛河段。该河段西起西柳沟口,东到桑园峡,全长47.5km,左右河岸线长约95km。全段枯水河槽宽窄变化相对较小,而洪水时河宽变化较大,窄处仅为120m左右,宽处可达600m。平均比降为0.94‰,河床由砂卵石组成,且多卵石边滩及河心滩,河道纵向稳定,冲淤变化相对较小,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兰州气象站1971~2008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0.0℃,1月份平均气温-5.0℃,7月份平均气温22.7℃,极端最高气温
4、39.8℃,发生于2000年7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19.7℃,发生于1975年12月13日;多年平均降水量303.1mm,主要集中在6~9月;多年平均蒸发量1446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0%;春季多风,多年平均风速0.9m/s,最大风速16.0m/s,相应风向WNW;冬季最大积雪深度9.0cm,最大冻土深度98.0cm;年日照时数2416.4h。 黄河兰州站1956~2003年时段,最大年径流量445.40亿m³(1981年),最小年径流量202.01亿m³(2002年),多年平均径流量307.91亿m³,占黄河花园口站年径流量的57
5、.6%。兰州站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为0.234,径流的多年变化相对稳定。11 黄河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泥沙河流,最大含沙量出现在8月份。黄河兰州段泥沙来自上游水库排沙和区间产沙,历年平均含砂量为3.41千克/立方米,汛期最大含砂量平均值为17.7千克/立方米,最小含砂量仅0.049千克/立方米。自刘家峡水库建成运行20年来,兰州段的泥沙量比建库前减少了约60%。目前盐锅峡和八盘峡水库已淤积平衡,对悬移质的拦沙作用不大,预计今后兰州段的泥沙将有增加的趋势,但是经多年观测分析,淤积对过水断面的影响不大。 由于上游龙羊峡、刘家峡等大型水库的建成,形成水体的热调节作用,使得夏季出
6、库水温降低、冬季出库水温提高,近20年来各水文站冰清消失,支流偶有流冰汇入,但很快会融化。因此黄河兰州段冬季不会出现封冻现象。 3.堤防堤线布置原则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的规定,堤线布置根据防洪规划、地形、地质条件,河流变迁,结合现有及拟建建筑物位置、施工条件、已有工程状况以及征地拆迁、文物保护、行政区划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分析确定。黄河兰州城区段堤线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堤线布置应与天然河势相适应,不改变主流流向和天然形态,并与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维持河段已经形成的弯道顺势布局;一个河段两岸堤距应大
7、致相等,不宜突然放大或缩小,堤距应大于稳定河宽之要求。 (2)堤线布置根据河道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泥沙特征,河床演变特点,冲淤变化规律,不同堤距的技术经济指标,综合权衡有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后分析确定。11 (3)堤线布置应力求平顺,相邻堤段间平缓连接,不应采用折线或急弯。 (4)堤线应布置在占压耕地、拆迁房屋少的地带,并避开文物遗址,有利于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尽量避开河道两岸现有耕地、林草地灌木群及植被,并要求施工时加以保护或恢复。 (5)堤距确定应根据流域规划河段划分河段确定,上下游、左右统筹兼顾。 (6)在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