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与“恒古”

“亘古”与“恒古”

ID:31186435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亘古”与“恒古”_第1页
“亘古”与“恒古”_第2页
“亘古”与“恒古”_第3页
“亘古”与“恒古”_第4页
资源描述:

《“亘古”与“恒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亘古”与“恒古”  现今,在人们使用语言活动中,表示自古以来之义时,可用“亘古”,也用“恒古”。我们从报刊语言中摘出一些例子:  (1)恒古不变是一颗中国心,东南西北同唱一首中国歌。(南昌日报2012-11-11)  (2)怀抱着蓝天绿水间恒古不变的江水、蓝天、阳光和亲情的深恩,你行走在远方。(大理日报2012-8-27)  (3)本能之爱,恒古有之。(广西日报2012-9-7)  (4)清美的嫩江恒古流淌,像母亲一样哺育着两岸的土地和人民。(鹤城晚报2012-11-15)  (5)映景岩静卧于斯,淡然超脱,演绎着亘古的传奇。(黔东南日

2、报2009-12-1)  (6)爱情、孝道和财富,不正是中华民族及其儿女亘古不变的尊崇和追求吗?  “亘古”与“恒古”有区别吗?还是存在使用中对与错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分别从字与词的层面加以分析。  一.从字的层面来看  《正字通》:“恒,俗?字。”可见,“恒”与“?”为异体关系。  《辞源》:“??èn,假借作‘亘’。”《王力古汉语字典》:“??èn(旧读?èn?),古?切。或误作‘亘’。从头到尾,连贯。”“?”4的甲骨文,从二(表示大地),从上弦月,会大地之间上弦月渐盈之意。天地之间月永恒,故“恒”字的金文另加心,用以表示心

3、永恒不变。古文承接甲骨文,将月讹为舟。篆文承接金文和古文加以综合并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分别写作“?”与“?”。现今规范化,“?”借“亘”(漩涡义)来表示,“?”也便写作了“恒”。  依此,要弄清“恒”与“亘”的关系,需弄清“?”与“?”的关系。  从字形来看,“?”与“?”的甲骨文写法相同。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指出“?”原本作“?”。  从字音与字义来看,《汉语大字典》收录“?”的两个读音:  一是“hén?”,表示长久、平常、恒心等意义;  二是“?èn?(?èn)”,表示遍及、延续等意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假借为?

4、。”《汉书?叙传上》:“潜神默记,?以年岁。”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音?竟之?。”  《王力古汉语字典》也收录“?“的两个读音:  1.hén?胡登切。字亦作‘恒’。①经常。②恒心。③平常、普通。  2.?èn?集韵居?切,音?。①上弦。②遍及。③通“?”,绵延。  《汉语大字典》收录“?”的读音为“?èn?”,表示月上弦之义,同“?”。可见“?”与“?”存在异体关系,当读音为“?èn?”时,它们在表示绵延、月上弦等义时可通用。恒,俗“?”字;?,古误作“亘”字,在读作?èn(旧读?èn?)时,为异体关系。  如此看来,我们从字的形音义

5、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亘”与“恒”读作?èn(旧读?èn?)时,可在绵延义上通用。4  二.从词的层面来看  据《辞源》,以“亘(?èn)”开头的词只有“亘古”、“亘带”两词。以“恒”开头的词共收录18个,有:恒土、恒山、恒心、恒矢、恒州、恒沙、恒言、恒河、恒姿、恒星、恒娥、恒产、恒常、恒?、恒舞、恒医、恒言录、恒产琐言。这些词中“恒”的读音均为“hén?”。  据《汉语大词典》,以“亘(?èn)”开头的词共计15个,有:亘久、亘天、亘古、亘古未有、亘古亘今、亘代、亘地、亘年、亘屏、亘带、亘连、亘舒、亘隔、亘绝、亘历。这些词中,“亘”的意义

6、主要是绵延、遍、贯穿等。  以“恒”开头的词多达85条,但在这些词中“恒”字均读为“hén?”。  没有“恒古”一词的存在。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亘”的一个读音“?èn”,只收“亘古”一词;收录“恒”的一个读音“hén?”,没有“恒古”一词。  而现今人们语言使用中却大量使用了“恒古”一词,取其意义,大多表示从古至今,自古以来之义。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与“恒”、“亘”二字关系原本密切有关,而“恒”字在人们语言中使用义项较多(永久、持久、恒心、经常、平常),使用频率较高,“亘”字保留义项较少(时间或空间上延续不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7、 结论:  语言具有约定俗成性,也具有历史的演变性。因此,笔者认为,人们表达自古以来之义时,可用“亘古”,也用“恒古”。不过,使用“恒古”4一词时,“恒”字读音应为“?èn?”。  [项目编号:JYS12014]  谢荣娥,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责任编校:高述新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