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习作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ID:31181698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习作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_第1页
习作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_第2页
习作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_第3页
习作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_第4页
习作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习作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习作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当下习作教学存在着“前习作指导”和“后习作指导”两种说法。将教学指导放在儿童写作前进行,谓之“前写作指导”,将教学指导放置在儿童写作后进行,是谓“后写作指导”。分得如此清晰,是因为当下在小学教学界存在“前”“后”之分,“前”“后”之争。笔者以为,这两者倡导的观点本身没有错,因为儿童写作之前需要必要的指导,否则习作教学的“习”皮之不存;儿童写作也需要作后讲评,否则习作教学的“教”缺乏反馈。但是,如果各执两端,成为对立,这就有问题了。从教育学意义上讲,“作前指导”和“作后评讲”应该是习作教学这一链条中的两个环

2、节,“作前指导”指向教学内容选择,写作兴趣激发,习作知识渗透;“作后讲评”指向写作成果达成情况反馈,习作偏误调整与修正,他们互相依存,不可或缺。  现实的习作教学实践,应当置身在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强调任何一方的特殊意义和功用,对习作教学的实践和成效都是有伤害的。  如果我们强调“前习作教学”,这就意味着将所有的“教”放在儿童写作前的环节中,通过“教”来应对习作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环节为:观察阅读,收集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明确内容,交流素材→例文引路,引出技法→当堂练笔,达成目标→围绕目标,互动评点→规划布局,完成

3、全篇。从习作素材到内容选择,从范文点拨到技能渗透,从片段训练到写作整篇,从“教”6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路径应该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似乎无懈可击的。但是站在一个儿童个体角度来看,似乎还存在这样的教学“隐患”:  一是千人一面,个性缺失。在习作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死结”:不指导,无从下笔;一指导,千篇一律。在“前习作教学”中,从第一步开始,就有着这样的预兆:由于阅读素材由教师提供,不经意之间,阅读中获得的经验暗示儿童将搜集的素材趋向同一个方向;在素材交流环节,儿童存在着较强的从众心理,经过几个回合,全班孩子选择的写作内容很快集中在

4、几个物象和故事上;在技法渗透的环节中,在例文的强烈召唤下,相当多儿童都以例文为模板,进行消极模仿。凡此种种,使内容与写法上雷同的风险无法规避,教学引领常常在这里成为教学统领。  二是捶打重点,弱化全篇。体现本课教学目标的重点段落,应该在“前习作教学”的模块中,得到充分的加强和显现:片段引路,引出技法→课堂训练,完成片段→选择典型,互动评改。这样的“教”让在场的每个儿童都能得到鲜明的引导,获得写作某一类习作的具体技法。但是对于这个片段,与整篇习作怎么连贯,开头和结尾怎么呼应,教师似乎无暇顾及,真可谓“收之桑榆,失之东隅”。教师的做法无

5、可非议,因为任何一次习作教学都得有“课眼”,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只能点到为止。因此,教师在习作批改时,就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开头结尾非常老套,几乎可以套用在任何一篇同类型的习作中;段落之间连接生硬,似乎有些前言不搭后语;习作题目更是平庸,写人一律是“我的××”,写事的通常是“一件××的事”。这样的教学,为的是“一点突破”,但实质上引发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效应。6  如果我们强调的是“后习作教学”,这就意味着将“教”放在作后评讲的环节之中,通过“教”赏识儿童习作中的优点,完善儿童习作中的不足。主要环节为:布置习作,自行完成→批阅习作,

6、寻找典型→赏析优点,鼓励作者→出示缺点,群策群力→自行修改,互相评析。这样的教学模式,让绝大多数儿童成为一个“读者”,一次教学,可以读到若干不同维度的习作片段,不断从同伴的言语中获得学习,受到启发;也让所有在场的儿童成为一个“编辑”,不仅从自己的习作中发现不足,而且也积极投入到同伴习作的评点中。但是,“后习作教学”有着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真正使其形成课堂实效,人为的因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在这样的课型中举重若轻,出游从容。  一是潜在风险较大。一开始,不指导就放手让儿童写,在小学高年级勉强能行,如果放在中年级,不少孩

7、子可能举步维艰。如果一篇习作大部分儿童都没有写到位,那么习作讲评课将从什么地方出发?尽管教师可以针对各种典型问题进行“矫正性”教学,但教学之后,挫伤了绝大多数孩子的写作自信,同时他们几乎在放弃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写作,这不仅延长了习作周期,而且使教学付出了更多的时间成本,更重要的是加重了儿童的课业负担。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因为“教”不到位,而导致二度习作教学出现的情况不是偶尔有之,常常时有发生。因此,不“教”而写虽然重视了儿童个性,杜绝了千篇一律,但是没有章法的率性而为,加之写作经验的不完备,“后习作教学”常常让儿童的习作

8、成为一颗颗没有轨道的“流星”,纷乱恣意,让讲评指导难以聚焦,散乱无章,疲于应付。6  二是人为因素左右。“后习作教学”对执教者提出较高素养要求:一方面教师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从散乱的童言稚语中能发现童真童趣,给其他孩子带更多的“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