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3944
大小:1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对比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对比性研究 [摘要]在现代社会教育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职业教育面对复杂的社会分工体系,它面向不同知识和技能背景的人群,也面临着国内外各式各样模式冲击并且受到普通教育经验、模式影响,这与我们现实的国情(教育体系、产业水平、劳动力素质)是分不开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实现教育目标所采取的教育模式和逻辑路线有本质区别。职业教育的根本性质,从职业出发的教育原理决定了职业教育具有根本性质。职业教育分级的理论依据来源于人才结构理论、教育经济学理论等其他教育理论,它的核心问题是适应社会分工对于职业教
2、育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多样性。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教育模式职业教育分级制课相7 在现代社会,大学、科学工程研究等研究机构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而企业是应用工程技术、工艺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企业创新是现代经济中创新的基本构成部分,企业创新包括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创新、市场营销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等。实现企业创新要靠教育发展,教育通过人才供应作用于生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主要人力资源,也要为技术创新、企业创新、商业创新等
3、创新领域提供人才支持。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并不等于生产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以及形成最终产品的过程,都离不开职业技能型人才的贡献。在中国我们并不缺乏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但创新成果能否形成现实生产力才是关键。现在很多从事教育的专家在寻找“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体制、机制时往往忽略了人才供应“断链”和结构失衡,因为知识、技术并不等于技能,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集中在知识型、技术型、管理型、技能型的人才,而职业教育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包括中初级技术人员、中初级管理人员、技工以及其它受
4、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其中高技能人才类型又包括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在这其中职业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它不仅局限于初、中等层次,也要有高层次,这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是解决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关键,它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解决教育结构问题 从社会功能看,普通教育更侧重解决人的发展,普通教育以知识人为人才培养目标,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其目的是使学习者获得相关学历和学位,因此突出学科知识的深度和系统性,培
5、养的是学科性研究型人才,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给学生的是对事物的深层次理解,即教会学生研究和应用某一学科知识的方法。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广泛适应性,因此它更强调学科知识的相对完整性和系统性,因而充分体现了厚基础和宽口径的培养目标。7 职业教育更侧重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面对复杂的研究对象,在这里我们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递进性,它强调由宽到专、基础到专业,包括学术教育,工程教育,技术应用教育,强调学以致用(学科到专业)的专业。这两者的不同结构是职业教育应有地位的确立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6、的显现。这逐渐使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出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之中。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经济第一线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职业大学和部分专科学校,开始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学模式以及办学体制等等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力求寻找出一种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育方式,以便能更紧密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二、解决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 从职业出发设计的教育模式,包括职业教育内容、方法、过程、评价等主要要素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围绕该模式安排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适应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
7、的办学模式。职业教育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而普通教育是从学科出发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从实际存在的职业需求出发设计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组织教育资源开展的人才培养活动,提倡为用而学、学以适用。在这里我们想要了解“从职业出发的教育”7解决什么问题,这个说法提出了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根本性质;提出了探索职业教育规律、特征的路径;提出了构建职业教育完整体系的依据;明确了职业教育办学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方向。在现代社会教育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职业教育面对复杂的社会分工体系,它面向不同知识和技能背景的人
8、群,也面临着国内外各式各样模式冲击并且受到普通教育经验、模式影响,这与我们现实的国情(教育体系、产业水平、劳动力素质)是分不开的,而普通教育重视理论和广博的知识面,其教学一直以讲授法为主,这种教学方法把教师置于中心地位,它注重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认知能力,注重问题解答的一致性或标准性,但随着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任务被提到日益重要的地位,因而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逐渐增多,以培养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