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1373
大小:10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教无定法,物理教师要善于总结适合学生和自身的教学方 法,并要不断的创新。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学生抓住课 堂,初步学懂基础知识,才会在生活、生产、练习、测试中进 行灵活运用,再次提高,促使全面发展。学生学习物理前虽已 通过自然、科学、百科书籍、各种媒体及生活中的实际接触有 了一些粗浅物理知识,但系统学习却是第一次。教师在教学方 法上下足功夫,学生就会很快融入到物理学习中,好的方法能 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如果学生能将走进物理课堂 当作走进网吧一样,调动所有的脑细胞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学 习
2、物理知识,物理教师也就轻轻松松达到教学目的,采取怎样 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轻松、主动、愉快、高效地学 习呢?结合自己从教经历,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巧借“谜语”法 在教学中借助一些小谜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训练学生 思维。初中学生处在人生脑细胞最活跃时段,小谜语能适应他 们活跃的细胞,以趣为眼,着手全面,引导其学习物理知识。 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我给学生出了一个谜语“人人有个好朋 友,乌黑身体乌黑头,灯前月下陪着你,却是哑巴不开口”,学生们猜出5 是影子,我接着问影子是怎么形成的?提起学生胃口,再讲述影的形成;
3、 在讲述平面镜成像时,出了“你哭他就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只 有你知道”一镜子,这个谜语,加深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征的理解。 二、妙用“玩笑”法 开个玩笑,讲个笑话,在嘻嘻哈哈,高高兴兴中学习物理 知识,即活跃气氛,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效果 特别好,与其板着脸严肃做“学究”,不如快乐与学生交“朋 友”,学生爱上教师,爱其师则信其道。 在讲能的守恒定律时,我讲了一个笑话:妻子和丈夫商量买什么 样的炉子,妻子说买两个吧,丈夫一头雾水问为什么,妻子得意的回答 道:广告上说买一个炉子可以省一半煤,我们买两个煤不就全
4、省下了 吗。然后我提出能量是不是可以这样省下来的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内 容,找出正确观点,轻轻松松的过渡到能量不能凭空消失和凭空产生的 教学。 三、借助“唱歌”法 在物理教学特别是声学学习中,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唱歌 或播放一些录音资料,会起到特别好的效果。5 在讲声音三特征时,我让班里唱歌好的学生站在讲台上,唱了一首 歌,我再给学生讲述音调、响度、音色的知识,特别是音调与响度,学生 经常将声音的大小与音调的高低分不清,我让一个音调低的男学生高声主 唱,一位音调高的女学生低声伴唱,结合实际唱歌,再讲知识,许多学生 就可以理
5、解了,又放几句阿宝、杨洪基等歌星的歌曲让学生来判断。 四、联系“热点”法 热点教学法是指结合学生身边的热点问题,讲述物理知 识,让学生在热点舆论的包围中,理解其中的物理道理,激起兴 趣,拓展知识。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宝鸡地区也属于 灾区,那段时间外界媒体和生活周围都是围绕地震的话题,我在 课堂上给学生讲述地震的原理以及造成的危害,又讲了许多抗震 防灾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不管与课本知识结合的怎 么样,学生起码学会自己找资料,明是非的能力。 五、适当“夸张”法 物理教学中,采用夸张夸大的手法,力争物理知识
6、给学生 留下深刻印象,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达到好的教学效 果。在讲述超载的危害时,我故意将汽车画的小小的,将货物 画的大大的,学生看到这幅画,兴趣已经被提了起来,我借助 这个劲头,告诉学生,超载会在面积不变的时候力太大而导致5 压强过大,压坏路面或者桥梁,超载会使车辆的惯性大,在刹 车时难以控制,发生车祸,并告诉学生“十个车祸九个快,还 有一个是超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终身受益;在 讲述压强知识时,课本上安排用手拿一个铅笔,一头面积大, 一头面积小,我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将铅笔改成图钉,再采用夸 张的表情,让学
7、生理解力一定时,压强与面积的关系。采用这 种方法,学生看到过瘾,学的专注。 六、插用“外语”法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的加入一些外语,也会提起学生的兴 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上课时,学生问题回答特别好,我就说“Verygood!”,学生 一看物理老师说英语,注意力迅速被集中起来,有的物理问题太难,提 问后,没有学生举手回答,我就说“Nobody!”,避免了师生之间的尴 尬,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我会大喊“Lookattheblackboard”; 同时,在物理知识教学时,偶尔我也用一些英语,例如在记忆一些物理 量的符号时,我就告
8、诉学生英语,比如“时间”,英语为“time”, 物理符号为“t”,“功”英语为“work”,物理符号为“w”。通过这 种方法的运用也体现新课改学科相互渗透的理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