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0543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创新。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优势,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是新世纪人才最核心的素质培养。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在学习、探索、研究、合作中摆脱不合理的种种束缚,突破自己知识技能的局限,成长
2、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 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职责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爱问、善问、会问”的思考习惯和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有丰富的知识,并不断积累新知识,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思维品质,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去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做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另外,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3、念――以育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二、大胆探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经验、先天素质、潜能千差万别。信息技术教师要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努力发挥学生专长,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提供宽松环境,树立创新的自信心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学习氛围,这包括教学心理和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营造。课堂上应着力创设一种和谐有序的、生动活泼的、催人奋进的良好氛围。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
4、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这样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创新条件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手段要灵活多变,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将各种信息技术设备用于教学,为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教育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
5、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1)精讲多练,积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始于积极思维和动手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4不需要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团队协作学习,在互动中共同创造。 新课标非常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要求学生具有
6、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作战的精神。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协同作战”的学习形式,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智力上相互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相互检查,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例如,讲授必修课“第二章信息获取”这章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以《寻找记忆规律》为题目的主题作品,材料的搜集、表现形式的选择、内容的选择等等都由学生自己做主。学生经过小组讨论、研究和设计,然后再上机制作完成。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整个过程都有学生参与
7、,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极大的提高。 (3)教师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4 由于学生所掌握知识程度不同,层次不一,对教师所教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分层教学很有必要。在上机过程中,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作个别指导,一旦发现有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基础好的学生,教师指导他们去探索掌握一些较深的知识,引导他们如何去获取知识,通过上机指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我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操作任务
8、,根据自愿的原则,学生自由组合创作小组或独立创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部分增加知识容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3、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具有再学习的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