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727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探讨和实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探究性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勇于质疑问难,主动探索,切磋学问,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能力。” “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思索、自主创新,而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
2、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到见解。同时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 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以期与广大同仁交流讨论。 一、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4 “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
3、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芦花荡》一文,学生就提出“芦花荡难道像迷宫一样?”“既然老头子技术这么娴熟,大女孩为什么受伤?”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讲解为点拨,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
4、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明确目标,创设情境。 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创设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轮椅上的霍金》一课,教师在上课时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轮椅上的霍金》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都争先恐后举手。有的说:“霍金的品质可贵,面对困境能毫不气馁”;
5、有的说:“作者对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得特别精彩”,等等。我就抓住时机说:“4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学生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了自学的目标与方法。显然,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三、学生质疑,以问导入。 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要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问题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兴趣,如《三顾茅庐》一课,在阅读刘备去拜访诸葛亮,而诸葛亮正在睡觉这一段时,突然有一生举手发问:“老师,诸葛亮会不会是故意睡觉呢?”“这个问题很有创竟,同学们
6、你们觉得呢?诸葛亮是特地考验刘备还是确实不知道刘备在台阶下等候?”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锲面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 四、多读感悟,品味语言。 进行自主地阅读获取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阅读。如引导朗读《永远的白衣战士》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共同交流讨论。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面对危险和死
7、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该生读得声情并茂。4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结果学生以严肃的表情读出了对叶欣的敬佩之情。接着,我又以多种形式朗读。 至此,学生在对词语揣摩、比较中领悟人物的伟大精神,学生在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味”,自由地表达感受。 五、自读感悟,讨论交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