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4800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摘要:实践教学是当今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本文从实践教学的内涵与界定谈起,对笔者学校数控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所采取的措施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实践教学数控专业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就数控专业而言,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具有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岗位技能的中、高级数控技能型人才,即具备从事数控岗位职业能力的人才。为了满足毕业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技工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与素养、一定的创造能力
2、及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加强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的内涵及界定 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它相对于理论教学独立存在又与之相辅相成,一般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试验、操作等途径,掌握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教学形成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来培养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今职业教育应探索的道路。 二、数控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措施4 1.通过企业调研,取得第一手资料,明确数控专业实践教学
3、培养目标 为了更好地为企业用人需求服务,我们首先进行了市场调研,先后深入多家用人企业,对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实践技能素质需求、典型综合零件进行调查,形成了调研报告。结合区域用人企业对数控技能人才的需求及本校的办学实际,我们将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以实现毕业生到企业直接上岗的目标。 2.更新教学计划,制定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为了达到培养目标,我们增加了实训教学的比重,重新整合了各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了新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并制定了数控专业各实践教学模块及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新的教学计划中要求,实训课与理论课比例不低于1∶1,并计划根据设备情况及生源数量,逐步增加实习课比重。
4、 3.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编撰多套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 根据笔者学校实训设备实际情况,开发编写校本教材。教材编写注重以加工任务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安排教学内容,将刀具、工艺、制图、公差等专业知识都糅合到教学中去,实施一体化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将突出问题及时编入教材;鼓励教师将教学过程中各知识点的新发现、新想法随时记录并讨论,作为能力扩展、小知识、小窍门编入教材,使教材更实用,能够有效地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目的。 同时,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整合也在同步进行。我们对传统教学内容做了合理编排取舍,以学生应会、易学的知识为主,对学生难以理解、重复交叉的部分
5、知识遵循够用为度原则加以删减,把教材重点放在数控加工技能的掌握上。4 4.形成实践教学文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针对当前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更新完善了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严格实践教学文件检查,如实习计划、实习项目任务书、实习报告等。组建监督小组,随时检查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避免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松散,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 5.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基地的利用率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基本的实践教学任务特别适合在校内完成,我们依托本校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为提高基地利用率,做了如下改革: (1)加大资金投入,维护设备正常使
6、用,添置基础教学设备,改善实习教学条件,保证技能训练的时间。 (2)优化师生配比,既提高了设备利用率,满足了学生的实践需要,又激发了指导教师的潜能。 6.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是加强职业教育专业适用性的捷径。学生通过观摩、参与企业产品的加工制造,既能提高技能水平,又对未来面临的工作有了更全面地认识,同时也使自身综合职业素质得以提高。在与企业合作中,还进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企业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真正实现“零对接”,受到企业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及反思4 通过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细化改革,实践教
7、学质量显著提高,但仍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改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本套实训系列内部教材虽已基本编撰完成,但仍需根据实训条件的发展变化和教学的需要对其进行补充、修改;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仍然值得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作者单位:衡水科技工程学校、衡水技师学院)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