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398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6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要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应该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精心设计提问,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把握提问时机,确保提问的准确、高效;激励学生提问,促进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81-01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要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
2、应该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精心设计提问,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把握提问时机,确保提问的准确、高效;激励学生提问,促进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确实,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核心,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随着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思路能否顺利地实施,课堂提问是一个关键。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去探索与实践的。 一、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4 随着学生年龄的
3、增长,初中生的封闭心理逐渐加强。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活跃课堂气氛,积极与学生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动学生的思维,以表扬为主,不是每节课上每个老师提出的问题都是每个学生能够正确回答的,教师应当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并且说声“好”或“不错”等;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全面或者答不出问题,也应当从正面给学生以适当的表扬,就是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出现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字眼,使学生主动思考,为教师提问创设良好的情境,使数学教学在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中向前发展。 二、精心设计提问,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明确提问的目的,是
4、课堂提问成败的先决条件。众所周知,课堂提问的目的,应该服从总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力求简练、明确、表达清楚,逻辑严密,不可含糊其辞,似是而非,使学生不知所云。但是,如果问题的指向不具体、不确定、太抽象,学生便弄不准选什么角度、抓哪些方面回答,这会使教学无法收到预期效果。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的课堂提问还有特定的目的,即为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使其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目的要求不同,教师可以
5、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再现已有的知识,以利学生知识迁移的回忆性问题;引导学生把已学过的知识叙述、比较、说明等理解性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应用性问题;引导分析、推断以及探索知识规律的分析性问题;把前面的知识综合到新课中,以沟通前后知识联系的综合性问题;为了某种目的,对观点、答案、方法和资料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评价性问题;发展表达、联想或想象的问题等等。总之,无论何种目的的提问,都必须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把握提问时机,确保提问的准确、高效 要实
6、现有效提问,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问题,还要善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时间,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使问题在解决的同时,唤起学生内心的探索向往,积极思维,发展思维。因此,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应变力,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将问题置于学生的疑惑处、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和学生思维的“盲区”处,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在问题的出示时间上,掌握好“火候”,提问过早,学生认知结构或思维过程上出现断层,欲速则不达。提问太迟,提问的结果可能会皆大欢
7、喜,但却使提问失去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可以说:掌握好恰当时机,在问题提出后,能够一石能激千层浪,促使学生“跳一跳,摘下那个桃”,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四、激励学生提问,促进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创新性。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完善知识结构、培养探索品质、提高探究能力。激励学生自主提问,则是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创设令学生因疑而问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
8、使学生“想问”“善问”“会问”。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等结论,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不能强求一致,要求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千方百计地“围追堵截”,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标准答案”4上,而要提倡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即使课堂时间不允许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后对学生有所交代。有的学生头脑灵活但活泼好动,有的学生基础扎实但反而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