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377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分享式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分享式理念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事实告诉我们,必须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努力探讨适合当下教育现状的教学方法。其中,分享式教学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对我国现阶段小学英语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围绕分享式教学理念的内涵展开论述,并试图探讨将分享式教学理念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关键词】英语教学;小学;分享式理念 课程改革至今已有大致十年时间,各地教育单位都在针对本身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各自发展的教学模式,其中以山东杜郎口中学探索的教学模
2、式为代表。他们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展示、交流为主,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这种模式很快影响了全国,各地纷纷开始学习这种模式并结合实际进行改良,我们称之为“类杜郎口中学现象。专家通过透析其潜在的内涵,将这种目前在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总结为分享式教学理念。 一、分享式理念的内涵阐述4 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来看,分享,即与他人分着享受。根据这个解释,映射到教学中,则可以理解为: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分享智慧,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心得以及经验,实现共同成长,彼此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过程,其关键在于分享。素有现代教育之父之称的美国著
3、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认为,学生拥有四大天性,即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交流,说明学生的本性是乐于思考和交流的。说到底,分享式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理念,可以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即在教学中抓住问题,并以此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总结,并通过展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获得经验、掌握解题思路,同时使得学生在分享过程中获得价值认同感。 二、分享式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的优势体现 新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一个静止封闭的吸收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对外交流的系统,如同计算机的运作
4、机制,不仅需要输入单元,还需要输出单元。分享式教学不排斥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它提倡人格平等,提倡互相尊重,提倡分享和交流。在此前提下,以独立思考探索、总结交流的主要形式,分享他人智慧并启迪自身思维,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为目标。 三、小学英语课堂如何融入分享式教学理念 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因此本身带有不同的语言国文化背景,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会难以理解语句背后作者的真实意图并因此丧失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将分享式教学理念引入到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呢? 1.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让教师理解并掌握分享式教学方法4 虽然目前我国基本
5、上小学课堂都开设了英语课,但是很多地方从学校领导到英语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在英语课堂上时间把握不好。这些都不利于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扎实的外语语言运用功底,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停留在形式方面。各个学校应该首先注重英语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从思想上让教师树立牢固的意识。全面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必须从学校管理者到教师都要从内心深处武装这个意识。 2.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巧妙布置课堂内容 虽然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必须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6、很多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从主观上认为小学学生缺乏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为了能够更为轻松掌控课堂节奏,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分享式理念的导入使得教师必须在完成备课任务的基础上,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给到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分享交流心得体会,甚至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结合课本知识点进一步改善教案。 例如教师在讲授《Unit6,Lesson314Colours》(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本课的要求是教师教学生掌握不同种类的颜色,那么在设置教学方案时教师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每个人带
7、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到课堂,在教师教学生认识了不同颜色的称谓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自主组织讨论,每个学生轮流向同组的其他人介绍自己带的喜欢的物品的颜色,哪个小组完成的时间最短则在全班提出表扬,并奖励每个人一件小礼品。这样不仅引导了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分享,通过褒扬学生的积极表现行为,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在班级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分享式教学理念的实施,离不开教师作为主持者的积极推动,更需要解放学生的思想,打开其创造性思维,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教师穿针引线,学生在一定激励机制的促进下形成争先恐后争优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
8、献: [1]金燕,孟梅.浅谈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J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