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2206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王安忆教我写作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王安忆教我写作文 出生于文艺世家的杰出华文作家 王安忆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她的母亲茹志鹃是一名优秀作家,以写作短篇小说著称,其代表作《百合花》曾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她的父亲王啸平是一个话剧导演,1919年出生于新加坡,很早就在新加坡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回国,继续从事抗战宣传工作,曾获得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风靡一时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就是他导演的作品。 王安忆1954年3月出生于南京,1970年初中毕业后赴安徽蚌埠市五河县农村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徐州地区文工团,1
2、978年调到上海,担任《儿童时代》编辑,同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挺进文坛。三十余年来,她先后出版《小鲍庄》《小城之恋》《黄河故道人》《长恨歌》《桃之夭夭》《王安忆说》《王安忆读书笔记》等文学专著数十部。 1998年,王安忆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2000年,长篇小说《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并入选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1年,她荣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评选的“最杰出的华文作家”;2005年获鲁迅文学奖;2011年被提名布克国际文学奖;2013年获法兰西文学
3、艺术骑士勋章。她的散文《我们家的男子汉》入选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5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女作家,现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我的父亲 王安忆 人们都知道我的母亲叫茹志鹃,而我的父亲王啸平则极少有人知道,包括我自己,对父亲从来是不了解的。 小时候,我常常为父亲感到难为情,觉得他缺乏常识,且不合时宜。比如有邻家的男孩送我两条蝌蚪,我很珍贵地放在一个瓶子里,父亲看见却惊恐地叫道:“脏死了,脏死了!”从此,邻家男孩看见我,就叫“脏死了”
4、。父亲的口音还很古怪,是一种福建音很重的普通话,可一旦要他真正说福建话,他又不会说了。他不会说也不会听上海话,这也使我为他并为我自己感到难为情,觉得因此我们都被排斥于正常人群之外了。 父亲离休以后,偶尔写一些回忆过去的短文,比如当他还是个少年的时候,在南洋与郁达夫、任光等人的接触;还有关于他童年的生活与变迁。我渐渐地知道,祖父本是南洋一家大橡胶厂的经理,因为与厂主意见不合辞职而家道中落,父亲便从少爷变成了学徒。我还渐渐知道,父亲是在“五四”培育的一代启蒙者影响之下觉醒的青年,后来走上了归国的道路
5、。父亲在这些年里,先后写了两部自传体长篇,前一部叫做《南洋悲歌》,写的是他在南洋参加救亡运动的故事;后一部叫做《客自南洋来》,写的是他来到新四军根据地参加革命的经历。5 在《客自南洋来》这部书里,我又一次领会到我童年时所感觉到的父亲的不合时宜。然而,在我已是一个成年人的今天,所感悟到的父亲的不合时宜,又包含着一种沉重的悲喜剧。我仿佛看到一个纯洁、积极的青年,如何努力地要与一个陌生的巨大人群融合。这个巨大人群与青年格格不入,犹如铜墙铁壁。而青年之所以要全身心地去做这样一个痛苦的融合,是因为这人群肩
6、负着苦难中国的希望,肩负着使中国得救也使青年得救的力量。若要前进,就只有加入这人群,筑起血肉的长城。这是那一个时代里,一名热血青年别无选择的道路。我仿佛看见父亲是一名青年的时候,如何克服着他的性情,去适应一个人事复杂、纪律严格的环境;他的交响曲式的革命图画,在现实中如何一步一步得到修正;他在中国这个梦寐以求的回归之地,是如何真实地经历着痛苦与感动。 小时候,听父亲的老战友戏谑地叫他“马来哨”,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父亲走到哪里,总会留下一些笑话与别称,我从不深究。现在,我从父亲的书里知道了“马来哨
7、”的来由。原来是他上岗时忘了给枪上子弹,人们便这样叫他了。我想象年轻的父亲扛了一杆没有子弹的枪,神情庄严地在深夜里站岗的情景,心里总觉得好笑,却又有一种感动。由此,我想起父亲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文革”中,有一天他说,开大会时,先唱《国际歌》“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然后唱《东方红》“他是人民大救星”,这是多么矛盾的事情啊! 父亲的思路总是与这个社会大多数的人不同,好像天外来客。我过去从没认真地想过,父亲走到我们这条道路上来的困难。以前也听父亲说过,他到达根据地所目睹的第一个场面,便是枪毙逃兵。父
8、亲非常震惊:一旦投身于革命,除去战斗与逃跑,就再没有第三条路了。这真是一个几乎类似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5的困境。我过去也认为:世界上是不存在苟且的第三条道路的。而如今我也会惊异:一个人是如何被逼到不做英雄就做狗熊的选择面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命运呢? 由于是太熟悉的人,所以很少想到要去了解什么,交谈也常常被盐咸茶淡的琐细淹没,于是,最近处的人有时反倒会成为最隔膜的人。父亲的书,为我找到了一个了解他的方式。我生出了好奇心,这是犹如寻根一样的好奇。就是说,继“我从哪里来”的问题之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