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1631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特殊孩子的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特殊孩子的转变 【摘要】在日常的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能发现一些孩子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以自身的取向为第一。在幼儿园生活中表现为自尊心过强,导致经常不自信、不合群。为此,本案例以幼儿日常教学中有此类现象的孩子为对象,通过我和家长的相互配合努力,实现了对此类幼儿心理和行为的矫正。 【关键词】幼儿园;特殊教育;指导方法 一、案例背景 1.个人基本情况 方子瑞,男,5岁,聪明但懒惰,任性自我,凡事都要依从他。在幼儿园时表现为参与集体活动主动性差,合作意识不强,抗挫折能力差。 2.家庭情况 方子瑞的家庭是一个上班族的三口之家,家庭条件富裕。爸爸在石油
2、单位工作,经常出差,在家的时候少。妈妈在本地的一个企业上班,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更多时间照顾他。爸爸、妈妈均是理工科大学毕业,年龄不满40岁。 方子瑞是个男孩,是家中唯一的宝贝。爸爸、妈妈虽然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他,但他没有需求都是尽可能地满足。有时候,家里太忙,其父母就将他放到同住一地的爷爷、奶奶家代管。 3.案例表现6 班里举办故事比赛,你请他上台表演,他很不情愿;上了台,他说我忘了,等我想好了再说;他为了一件小事动手打了其他的小朋友,我请他们相互道歉,他说“他刚才也打我了,你先让他给我道歉!”每组做手工,需要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他把自己的那一半做好,
3、留了一半对自己的合作伙伴说:“该你做了!”你让他跳绳,他说老师这个我不会。同小伙伴在一起玩车时,说:“你明天要带更好的车给我玩,你不带,我就打你”。老师一批评,他就摆出无所谓的态度,眼睛东瞧西看,再不就是号啕大哭。 二、案例分析 不正确的教育理念令孩子产生以下心理: 1.自我心理 方子瑞的父母等对其要求一般都是有求必应,一家人都围着他转,逐渐养成了其以自我为中心、骄横、霸道的性格,很难与同伴相处。 2.自卑心理 父母都忙于工作、事务,孩子缺少母爱父爱,由于家长的太过放任和庇护,导致孩子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理,受不得批评,经不起挫折。 3.对抗
4、心理 由于父母长时间的用物质来补偿没有陪伴浩浩的心理,加上奶奶过于溺爱、唠叨,造成方子瑞对父母、对奶奶,甚至对周围人经常产生对立情绪。 三、案例指导 1.加强与方子瑞家长的沟通、交流6 重点是将方子瑞的行为进行了分析理解,对其心理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强调了这种心理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指出这种心理如果不及时消除和修正,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沟通,使得方子瑞的父母、爷爷、奶奶都都认识到了他们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误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以求师长共同努力,家校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对孩子的教育与引导有一个良好的局面。 2.给其家长提出了修正家庭教育的建议
5、(1)强化对家庭教育理念的了解与学习。对于其父母,重点向他们推荐了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和网站。给他们讲解了名师的家庭教育的十大理念。指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要想改变孩子,必须得先改变自己,父母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素质,做家长也要持证上岗。可多看《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等育儿书籍,也可以上一些专业的家庭教育网站学习,如:中国教育网、新浪亲子等。 (2)适度满足物质方面的要求。建议其父母、爷爷、奶奶在处理方子瑞的要求上,要学会适度回绝。在回绝的方法上要注重循序渐进和回绝因由的合理、易接受。加强对方子瑞一些外部环境的了解和熏陶,多
6、一些挫折教育,如农村儿童状况、地震灾区儿童状况等,体现对比,体现珍惜,促进其对物质需求的适度性激发。6 (3)强化家长与孩子的平等、理性沟通,增强精神层面的关爱。建议其父母要结合自身经常不在家的特点,注重通过电话等方式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和沟通,强化孩子内心的家长关注、关爱感知。建议其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加强和孩子的直接对话时间和频次,例如每天晚上上床前的母子聊天、讲故事等。对于沟通方面,建议家长在处理孩子的无理、无度要求时,要学会理智、理性,摆事实,讲道理,避免粗暴、专制。 (4)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加以鼓励。多用“阳性强化法”。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看到他们的潜
7、在优点。多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孩子充满自信地走好人生每一步,这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家人要留意孩子日常行为中的可取之处,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并开展相关的深入性引导。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 (5)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父亲应尽量减少出差,抽出时间多陪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孩子的刚性就会慢慢的滋生出来。同时提倡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要体现平等意识,在沟通交流中要多体现相互的尊重。发现了问题,在指出其自身问题上要多种途径,不宜过于直接,要体谅孩子的承受能力。 (6)针对问题,共同商量,
8、对症下药。 四、效果自评 1.过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