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浅谈《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ID:31155130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_第1页
浅谈《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_第2页
浅谈《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_第3页
浅谈《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_第4页
浅谈《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摘要:针对每个章节,重新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抓住每节的核心内容,在基础理论知识讲述完毕后,选取该章节的一款典型机构类型,参照机构模型或者机构原件,结合实际生产工作实例,对这一种典型机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其结构、作用、适用范围、设计参数,等等。通过这种书本理论和典型实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现场教学,比起普通的仅依靠书本的例题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对实体机构或模型的观察,能更直观地认识到它们的工作过程,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标准;优化内容;实训改革;引导创新

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096-037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电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围绕着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为主线进行讲解,属于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及承载能力分析等相关理论,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及其设计方法。虽说只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是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泛,各个章节之间跨度大,学生掌握该课程难度较大。很大一部分的学生面对这门课程时犯了难,教师的教授也颇有些有力使不出的感觉。总体而言,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不容易完成

3、的。但是,这门课程的所处的学科专业基础的位置,又决定了它在以后所有相关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扮演着奠基石的重要角色。如若《机械设计基础》学习不到位,知识不完善,就会加大后续相关专业内容学习的负担,甚至影响到学生将来参加工作后的职业能力的提升空间。因此,改善《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成果,帮助学生进步,成为亟待解决的必要问题。  笔者有幸参与完成了湖北国土资源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机电工程系关于《机械设计基础》的新的课程标准化设定和相关的教学改革,在这样一个逐渐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有了一些收获,希望与读者分享。  教

4、学方式和方法要改革,首先要确定改革的方向,明确改革的最终成效。《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教学任务和最终需要实现的教学成果,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首先是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学习,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为深入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其次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熟练查阅各类机械手册的能力。还有素质目标:通过有效地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面对机械零件时具有基本的认知能力,对于机械类设备都具

5、有基本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遵守国家标准、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这些目的的实现,不仅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效率地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灌输,更需要添加丰富的实践能力教学,使学生正真学会把专业知识记在心里,用在手上。7  职业院校的大多数教师是学科型的,往往不自觉地把教学拉到传统学科教学模式上,往往忽视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要求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注意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指导他们实际工作的能力。职业院校的教学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能力兼顾,并且偏重于应用。笔者认为,对于《机械设计基础》的新课程

6、标准的设定,就需要紧紧围绕这一个标准来完成,并以此展开相应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本课程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机械零件静力分析,机械常用零件的工艺性,各类常用机构。静力分析部分,主要讲述各类零件作为理想刚体情况下的受力分析方法,含有大量的计算,对于学生而言,掌握起来较为困难,教学难度比较大。常用零件工艺性部分,主要介绍了各种失效形式,各类钢种和材料的型号、功用、适用范围,以及相对应的工艺加工方法。因为涉及各类材料的代码编号比较多,要完全掌握这些代码所含信息难度较大。第三部分则是分别介绍连杆、齿轮、轴承等

7、多种机构的类型,作用,运用方法等多方面内容,各个小章节独立成篇,相互之间关联不大,容易造成学生遗忘快的现象,影响教学成效。7  在教学内容的优化上,最主要的就是要进行前面两个部分的优化。关于工艺性中那些复杂的工程材料牌号,其意义都是可以通过相关手册进行查询的,可以不用全部死记硬背。那么,要求背熟牢记的,只有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会经常用的到的那一部分。零件静力分析本身难度比较大,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掌握静力分析和拥有大量计算的能力是有些强人所难的。如果依然拘于循规蹈矩的教学,只会进入毫无意义的死循环,学生上课必将没有热情,教师也会毫

8、无动力。所以,关于静力分析的内容,笔者将原本非常考验学生能力的单纯的量化计算,优化为简单的计算加上浅显易懂的定性分析比较。静力分析的课堂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分析零件各个位置受力情况的能力,这一能力通常在后面的学习中应用在对零件最易失效点的寻找和最终受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