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47504
大小:60.6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1-06
《地方工业平台布局发展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地方工业平台布局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市工业平台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理清工业平台发展思路,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做大做强工业平台,对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编制《市“十二五”工业平台空间布局与发展规划》,旨在通过研究分析工业平台空间布局现状,结合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要求,充分发挥我市区域产业优势,统筹考虑全市环境承载能力,有效配置资源要素,使全市工业发展空间布局更趋合理化、层次化,更有利于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有利于集约节约工业用地,有利于生
2、态环境保护与工业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发展基础与背景分析(一)发展现状1、工业平台布局现状至“十一五”末,全市共设立各类工业平台17个,其中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园1个、乡镇街道工业功能区15个。各平台分别位于全市16个乡镇街道,且主要分布于以320、330国道、杭新景高速公路为轴线的沿途区域,横贯东西,东起钦堂、乾潭工业功能区,中段为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白沙—更楼工业功能区、经济开发区,西至大同、大慈岩工业功能区,基本形成了以“一区一园四区块”为主的工业空间框架。第15页共15页2、工业平台
3、建设现状“十一五”末,全市17个工业平台已开发面积约28596亩,累计开发投入约23.6亿元。入区企业共701家,入区企业总面积约18471亩,其中竣工投产企业564家,属规上企业336家,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数的40.8%。XX年入区投产企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约251亿元,约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的50%。“十一五”期间,投产企业亩均销售产值214万元,入区企业亩均投资额75万元。“十一五”期间,全市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向工业平台集聚的势头日益强劲,块状特征和集群化趋势逐渐明显,工业平台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凸显。主要体现在:(
4、1)工业平台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载体、招商引资的主平台。XX年、XX年、XX年入区企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分别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总量的44.3%、46.37%和50.4%。XX年以来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100多亿元,到位外资近2亿美元,其中全市工业平台实际到位内资和外资分别占全市总额的70%以上和50%以上。第15页共15页(2)工业平台对全市城镇化进程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经济开发区、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街道及乡镇工业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吸引农村劳动力和外来人口向城镇集
5、中,拉开了城镇总体框架,促进了新城形成,促进了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融合发展。如经济开发区通过扩容提升,带动了寿昌新城发展,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重要平台;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带动了梅城、下涯等乡镇跨江发展,促使大城东新城的形成。3、存在的主要问题(1)空间布局散,规模难以做大目前,市工业平台仍按乡镇(街道)属地设置,主要分布于全市各乡镇(街道),呈现出“散而全、小而全”的结构特点,不利于全市工业集聚发展以及做大做强。(2)特色不明显,产业集群功能弱除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
6、之外,其它各工业平台之间产业混居、产业同构、产品雷同现象比较突出,产业错位发展不明显;单个工业平台内产业关联度不大,产业集群效应差,特色不明显,以区域经济特色和专业优势为基础的工业平台未成气候。(二)工业平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1、有利条件(1)大经济圈的构建第15页共15页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一体化的实施意见》,为市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主城区着力打造都市经济,加大“退二进三”的产业梯度转移步伐,为市承接市产业梯度转移,做大做强工业平台创造良好条件。(2)区域交通运输
7、格局改善随着杭黄高铁、杭建衢铁路、临金高速、新安江—富春江—兰江航道疏浚等重大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现,有利于市对接、温州、金华和衢州等周边经济圈,接受经济辐射,承接产业转移,争取到更多的外来企业入驻市工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3)“工业强市”战略持续贯彻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确立工业主导地位,明确提出到XX年,工业销售产值要突破1000亿元,为做大做强工业平台赋予新的重任,提出更高要求。2、不利因素(1)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先天不良后天不足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工业建设用地资源先天匮乏。
8、工业平台建设受丘陵地貌土地分散这一自然特点制约,在空间拓展上难度大成本高。近年来,土地指标紧缺,土地执法趋严,对工业空间布局和平台扩容提出严峻的挑战,土地供求矛盾在“十二五”期间会更加明显。(2)环境承载严格受控,产业调整压力巨大第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