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43476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老朋友眼中的鲁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朋友眼中的鲁迅 在“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名单中,内山完造算是很重要的一位。内山完造作为鲁迅挚友,与其相交十年,经常目睹鲁迅的音容笑貌,聆听鲁迅的思想教诲,对鲁迅的了解不能说不深厚。因此,他对鲁迅的记录《我的朋友鲁迅》也就弥足珍贵。 内山完造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活中的鲁迅形象。在他看来,鲁迅首先是一个爱笑的人,“经常笑,不是微笑,而是哈哈大笑”;鲁迅是一个温和慈祥的父亲,“每天都会拿着颜色漂亮的赛璐洛玩具回家,而且手上的玩具还不停地变化着”;鲁迅也会轻信流行的谣言,当时江浙沪一带流行吃一种可以补身体的虫子,他也曾在火柴盒
2、养过两只,后来因为太肥而丢弃。鲁迅也有自己的顾虑,他会问内山完造处还有多少他的存账,因为即将与人打笔仗,一仗下来会得罪人,打掉半年的伙食费;鲁迅也有自己的恐惧,频危时医疗抢救已经失去作用,他会恐惧地问内山完造:“我的病怎么样了?怎么好像不起作用?”总之,在他笔下,鲁迅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有血有肉,才让人觉得格外亲切。 实际上,今日的鲁迅,早已不再是过去政治塑造下“横眉冷对”4的革命家形象。研究者们一直在进行着将鲁迅请下神坛,还原为人的努力。由此我们知道,鲁迅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有大公也有偏私
3、,有高尚也有狭隘。尽管如此,内山完造给我们提供的鲁迅形象仍不多余。尤其是内山完造本来就是作家,往往能用有限的词句精确地概括出鲁迅的一些特征。比如他会记录到,当蹒跚学步的周海婴呼唤在书店看书的鲁迅回家时,鲁迅透出的是一副“幸福的烦恼样”。诸如此类传神的描写,“有血有肉”亦不足以形容,简直可以说让一个鲜活的鲁迅跃然纸上。阅读到此,读者脑中会很自然地出现那样一幅场景,想象出鲁迅当时的神态,联想到当时鲁迅温和而慈祥的样子。 当然,内山也不只是记载鲁迅在生活中的世俗和温情的一面,也不忘记录鲁迅的“硬骨头”和“先知者”形象。这两种形象,
4、对我们读者而言比较熟悉。比如他回忆鲁迅得知杨杏佛被杀时,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吊唁,视死如归,坦然出门;回忆鲁迅拒绝他的学生帮其取消国民政府的逮捕令。他反复写道,鲁迅经常对他说,担心中国将来会变成阿拉伯一样的沙漠,为了避免这样的局面,他必须战斗;记起鲁迅无数次激烈批评中国人马马虎虎的态度,批判中国的国民性。“硬骨头”和“先知者”的形象,与生活中温情世俗的另一面互相配合,看似矛盾却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真实的鲁迅。 与许寿裳的《亡友鲁迅印象记》相比,《我的朋友鲁迅》只记述鲁迅的只言片语,略显不够系统,给人支离破碎之感。但是从某种
5、程度上,内山算是鲁迅的知己,因为他在本书中,还算比较恰当地呈现出鲁迅在那个时代下,对中国未来的那种深刻忧思。内山也毫不掩饰地在书中表达自己对鲁迅的崇拜之情,认为这位中国的“民族魂”的人格无比崇高伟大,与自己的“渺小”4形成强烈反衬。因此,他虽然描写了世俗生活中鲁迅的种种,却仍然是以一种仰望的姿态写作。实际上,内山完造正是鲁迅光环的最初主要制造者之一,他笔下的鲁迅,虽然有血有肉,仍然不脱那种“高大全”的导师形象。因此,他的印象是否有失真之处,似乎还需要仔细考察研究,多方比对各家说法,才可完全相信。 作为一个日本人,与日本侵略势
6、力普遍藐视中国不同,他在书中多次流露出对中国的感情。甚至他不同意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悲观判断,认为中国到处都是优点,许多传统美德正是日本所不具备。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受到国际友人的如此肯定,似乎是满足了一回“天朝上国”的自尊。但历史却远非如此简单。三十年代就有人怀疑内山完造是日本间谍,专门负责监视鲁迅。尽管鲁迅亲自写文章辟谣,还是有许多说不清楚的地方,此种传言仍如影随形。为鲁迅诊治疾病的须藤医生,也正是经内山完造介绍。鲁迅家人一直怀疑须藤故意误诊,对鲁迅的死有不可摆脱的责任。只是种种真相,已经不可能为我们所知。其中奥秘,随着当事人
7、的去世,已经永远不能再见天日。 无论如何,至少可以确认的是,即使内山完造是一个普通人,却也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商人。鲁迅在世的时候,他在鲁迅那里做足了书店的生意。鲁迅去世后,他又因宣传鲁迅而获得诸多殊荣,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内山完造自己曾经坦诚,与鲁迅等文化名人的交往,是其为书店做广告的最佳方式。他能够为人所知,更是“利用了鲁迅的死”。当然,在鲁迅去世后,他也曾尽力搭救保护许广平;为了宣传鲁迅,他不辞辛劳奔走,甚至一度陷入贫困,要靠鲁迅作品的日文版税生活。他最后的逝世也和宣传鲁迅有关。商人或“义士”的矛盾形象,加之其后隐约
8、的间谍传说,突然让人觉得,内山完造本人比鲁迅更有意思。4 (选自《国家人文历史》)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