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41743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6
《当边界消失,让思维更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边界消失,让思维更新 摘要:本文论述了当教育的边界逐渐消失,如何更新思维才能适应变化。从21世纪所需技能着眼,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信息加工的方式,优化资源整合并将创感思维的培养融入教育教学情境,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成为未来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 关键词:英特尔教育培训;边界消失;创新思维;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0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多元化已经不知不觉渗透到经济、教育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教育边界逐渐消失,知识的构建已然成为一个整体时,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对此,英特尔未来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它
2、让我们在更新思维中通过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培养他们适应21世纪发展的素养和技能。 一、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正如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所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科和信息的整合只有与学生的需要,与生活和未来职业对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要求相关,才能吸引学生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7 英特尔教育专家指出,21世纪的核心技能包括三项:1.学习和创新技能,包括创造和革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2.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有信息素养、媒体素养、ICT(信息、通讯和技术)素养;3.生活和职业技能,
3、包括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和自主性、社交及跨文化技能、创造力和尽责、领导力和责任心[1]。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21世纪技能呢? 让我们一起观察英特尔的课堂教学方式:老师进行启发式讲解和布置任务―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和实践―小组讨论及组内评价―老师巡回检查后讲解需注意的问题―学生再实践;有时又是头脑风暴―探究实践―全班展示―学生点评―老师点评―学生自评和互评。这样的教学过程,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主体,学生由遵从命令转变为自我导向的学习,从记忆和重复转变为发现、整合和展现,从倾听和反应转变为交流和承担责任。同时,学生信息加工的方式也不再是传统的讲解、练习
4、和记忆,而是基于项目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的框架式问题思考,也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解决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中有效组织和利用资源,完成任务,并将结果以作品形式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框架问题的提出,使学习置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不断探究、实践,解决问题,构建新知并培养高级思维技能。这里笔者以《Haveyoueverdoneapart-time7job?》为例分析本课问题的设置(见表一)。从下位到上位框架问题分为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和基本问题。内容问题是指向事实性基础与基础性技能的问题,单元问题是以单元为背景,给学
5、生提出一些开放的、没有现成答案的、需用聪明才智方能回答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即分析、综合和评价)。对单元问题的回答是建立在所有内容问题的理解基础上的,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基本问题则直接指向学科的核心思想和关键探究,它更具穿透力和挑战性。问题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要分阶段在班内作展示,最后形成的作品/产品有助于回答你在单元中提出的框架问题[2]。 (表一) 上述所有框架问题都是与真实生活和未来职业相关的。从教学过程的实施可预知,当主动思考、积极合作和有效探究成为学生的习惯时,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会逐渐提高,核心技能会逐渐形成。 二、如何整合资源
6、 当微信、手机上网已成为学生日渐流行的生活方式,当信息化的普及已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方式产生极大影响时,教育的权威和边界正在逐渐消失。诚如国际公认的教育技术领头人AlanNovember所说,我们必须掌握新的学习工具,我们无法逃避信息时代。事实是,我们的年青一代远远没有为今天的工作需要做好准备[3]。因此,教师需要整合资源才能吸引学生渐行渐远的注意力。 首先,我们要思考资源整合的前提是什么,显然是具有信息素养的老师。21世纪已进入“创感时代”,“创”是指创造力、创新能力;“感”是指感性。“创感时代”意味着具有创造力,感性的时代,它更注重情商,讲究左右脑共同配合、协同思维。这
7、个时代的思维形式和生活方式?,被誉为“高概念”和“高感性”7。高概念的能力包括具有美感,富有创造力和丰富的情感,能写出优美的文章,以及将表面上毫无关系的事物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东西。高感性的能力包括理解别人,懂得人与人相互交往的细微之处,找到乐趣并感染别人,超越平凡,寻求生活的真谛和意义[4]。只有“高概念”和“高感性”的老师才能更好地优化和整合资源,培养出具有创感思维的准职业人。 其次,如何整合资源?仍以上述课例说明。本课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观。在安排面试阶段,笔者设计了一组同学担任面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