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41551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科学课上不容忽视的细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科学课上不容忽视的细节 前段时间听了几节科学观摩课,在这些课中,每位老师都很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把探究活动进行的足够的扎实与充分,每一节课都有我们学习的地方,但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联系教学实际,从五个方面谈几点想法。 实验记录表教学引入课堂生成课外探究一、正确处理实验记录表 在科学课上,我们必须要尊重证据。在目前的科学学习中,科学探究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小学生在进入探究操作阶段后经常会呈现目标模糊、操作错误、结论不明、表述不清等低效学习行为,常常导致实验时一片欢腾,实验后词不达意的现象。而
2、实验记录单的使用,能帮助学生关注问题、启发思维,它同时也是表现实验操作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记录单上的信息,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思想轨迹。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使用科学记录表,却很少去考虑学生是否愿意去填,该什么时候去填。要知道,学生在感兴趣的研究活动中,是很难中途割爱放下手中的实验来填记录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在填写记录单中的数据时都很顺利,但当填写“我们的发现”5这一栏就卡住了,不知道填什么好,习惯性地等待教师的总结。我想这样的现象可能是因为:有些研究记录过于繁琐、复杂,记录冗长无味;有些研究记录的要求显然过于笼统,
3、会让学生无从下手,记录表的设计应以简单、清晰为前提,并能考虑表格的比较和统计,便于孩子交流和展示。有些记录的要求也可以更加详细和具体一些,让学生知道要做些什么。我在讲述“认识光”时,开始设计的实验报告单是让学生填写当光照到果冻、茶水、直筒等物体上时你有什么发现,结果没有几个小组能把看到的现象表述出来,经过再三考虑,我把实验报告单的难度降低,在报告单上打印出果冻、茶水、直筒等物体的图片,直接让学生把看到的现象画出来,学生们的实验报告单完成的非常好,能把看到的光在果冻、茶水中的传播路径画出来,画出来之后学生就能正确的表述出来了。 我还发现,在课
4、堂中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下课铃响,孩子们把实验记录单随手丢弃在桌子上,教师“视而不见”,有的干脆把记录单揉成一团,连同课桌上的垃圾一同清理掉。在课堂上,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孩子来研究来记录,可当孩子们走出教室时,这些却变成了一堆垃圾,思考的证据全都丢失了,那么如何了解孩子们思维的深度呢?如何教会孩子用事实来说话呢? 二、把学生巧妙地引入课堂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顺利地把学生引导到科学课堂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的回答不配合教师的提问,很多时候学生的回答是有道理的,但教师却听不懂学生的发言,生硬地把学生逼着
5、走向预先设置的课堂思路上,“逼着”5学生回答本来他们不想回答的问题。比如,在讲《玩镜子》时,我就有这样的体会。上课时,我先问同学们有没有玩过镜子?平时是怎么玩镜子的?学生回答完之后,我又问他们关于镜子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知识?我预设时期望学生提出镜子成像有哪些特点?讲完课之后,我发现我的想法错了,他们的问题很多:镜子为什么能照出自己?镜子的材料是什么?镜子反面的像漆一样的东西是什么……我没有读懂学生,没有考虑到他们才上四年级,还说不出这么专业的术语,提不出这么深刻的问题,开始给他们的范围太大了。其实,他们提出的问题也可以一一解决,但是这样就会浪费
6、很多的时间,不能和学生共同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后来我修改了一下教学引入,缩小他们的考虑范围,直接问他们:“平面镜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完全一样吗?”这样学生就会思考平面镜中的像的问题了,可谓短平快,这样就不会在不必要的问题上浪费时间,使学生顺利地进入课堂。 三、巧妙处理课堂的生成问题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教案是预设的,而我们的课堂却是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作为一名有思想有责任心的教师,我们渴望在课堂上有新的东西生成,希望学生能提出更多的问题,一切以学生为本,会及时地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细节,成就一节新的课堂,可是有的老师却对学生的
7、问题视而不见,只是“哦”5或者是点头表示听见了而已,不会及时的处理这样的生成。比如,我在讲授《认识光》一课时就有这样的体会,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当用激光灯照射茶水时,有一个小组除了发现光在茶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之外,还发现了有一部分光照到茶水面上后又反射回来了。他们把现象告诉了我,我没有理会,当汇报时,他们又说出了他们的这一发现,还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一部分光又返回来了,我没有作答,也没有做任何评价,直接进入下一教学环节。课下,我的师傅曹老师告诉我,要对这个课堂生成性问题做出答复,这是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探究光的反射的很好的转折点。我们学习科学是为了
8、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而教师却把这宝贵的生成性资源浪费了,一个精彩的问题,一个富有创意的火花,就这样被老师不经意间扼杀了。 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决不意味着“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