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现状和全方面建立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现状和全方面建立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

ID:311221

大小:5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07-21

上传者:green wind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现状和全方面建立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_第1页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现状和全方面建立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_第2页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现状和全方面建立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_第3页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现状和全方面建立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_第4页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现状和全方面建立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现状和全方面建立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现状和全方面建立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年班:2008级82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开题时间:2012年05月28日 一、建立该险种的目的和意义: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健康的重视与日俱增。让普通老百姓走进疗养院和护理中心将会是未来趋势。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严重,光靠政府的能力并不能普及到普通百姓。而建立商业化的险种,将会解放政府并使百姓受益,增加就业岗位(socialworkers).有利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平稳过渡,和谐发展。二、主要解决方法内容:长期护理保险在国外有着近30年实践经验和教训,现在作为一个崭新概念出现在中国市场,必将对政府部门和商业公司在考虑老年人群养老模式、健康保障体系、政府职能和商业运作模式等一系列重大议题上提供有益的借鉴。通过实践来建立并丰富我们国内的数据库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研究方法:借鉴欧美发展经验,根据现阶段国内形势,建立我国自己的长期护理保险。1.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41.1长期护理保险的定义..........................................41.2长期护理保险的产生及发展....................................52.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52.1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5 1.1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重要意义..............................61.2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可能面临的问题..............................72.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83.1采取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83.2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与社会基本长期护理保险相结合................93.3政府实行强制的全民长期护理保险模式.........................10结语...........................................................13参考文献......................................................14摘要据2000年联合国统计,中国老年人口比例达到6.96%,说明我国现已正式步入老龄化行列。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质量的改善,随之而来的是其持续下降的生育率和平均寿命不断的延长,它们的共同作用致使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程度甚至超过了其他发达国家的水平。而我国不断上升的护理费用一方面使得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另一方面,也给我国健康保险市场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些现象就加重了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家庭结构的年轻化以及工作节奏的加快致使多数老年人不能得到相应的照顾。因此,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不但解决了老年人养老的问题,更是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使得年轻人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用于工作当中,即促进了经济发展,也适应我国老龄化发展的现状。在我国,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和大多数人关注的焦点,怎样通过有效手段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同时又保证各渠道资金筹集及使用的公平性及有效性,不仅是政府机关考虑的问题,而且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保险行业和医疗健康企业。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保险公司都未曾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商业健康保险,推出长期护理保险的公司也是少之又少。长期护理保险的开发不仅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保障,更是发展和完善我国健康保险的一项重要举措,又促进了商业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保证了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因此,推动长期护理保险,为老年人提供护理及经济保障将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必要性、AbstractAccordingtothe2000UNstatistics,ratiooftheelderlypopulationinChinareached6.96%,showsthatChinahasformallyenteredtheranksoftheagingof.Withtheimplementationoffamilyplanningpolicyandtheimprovementofpeople'slivingstandardandtheimprovementofqualityoflife, withitscontinuingdeclineinthefertilityrateandaveragelifespanincreases,theircommoncauseofpopulationagingproblemisbecomingmoreandmoreserious,evenmorethanotherdevelopedcountries.China'srisingcostsofcareononehandmakestheagingproblemismoreserious,ontheotherhand,alsogiveourcountryhealthinsurancemarkethascreatedahugemarketdemand,thesephenomenawillincreaseourlong-termcareinsurancenecessity.Thefamilystructureoftheyoungandtheaccelerationofthepaceofworkthatmostoftheelderlycannotgetthecorrespondingcare.Therefore,thedevelopmentoflong-termcareinsurancenotonlysolvestheproblemoftheaged,moreistoreduceyoungpeople'sburden.Theyoungpeoplehavemoretime,energyandfinancialresourcesforthework,i.e.,promotedeconomicdevelopment,alsotoadaptourcountryaging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Inourcountry,theproblemofaginghasbecomethegovernmentandmostpeoplethefocusofattention,howtopasseffectivemeanstomaintainandpromotethehealth,butalsotoensurethechannelfundraisingandtheuseoftheequityandefficiency,isnotonlythegovernmenttoconsidertheissue,butalsomoreandmoreprofoundlyaffecttheinsuranceindustryandmedicalandhealthenterprise.Atpresent,mostdomesticcommercialinsurancecompanieshavedevelopedtomeetmarketdemandfortheintroductionofcommercialhealthinsurance,long-termcareinsurancecompanyislessandless.Longtermcareinsurancedevelopmentnotonlyforindividualsandfamiliestoprovideprotection,itisthedevelopmentandimprovementofChina'shealthinsuranceisanimportantmeasure,butalsotopromotethecommercialinsurancecompanyeconomicbenefits,ensuretheharmonyofsocietyofourcountryeconomyhealthydevelopment.Therefore,topromotethelong-termcareinsurancefortheelderly,nursingcareandeconomicsecuritywillbeofgreat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Keywordslongtermcareinsurance、necessity、 1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情况1.2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产生及发展自1865年,法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后,世界上的众多发达国家便相继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二十一世纪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陆续进入老龄化社会。从2000年开始,截至2004年,我国老年人人口比例已经达到8.34%。老年人群自退休后,无论是经济收入状况,还是身体健康状况都有所下降。由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使用和推行,致使以往较高死亡率的疾病逐渐转变为慢性病,致使老年人医疗和护理费用不断攀升,而我国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的范围很少有老年人群,市场上的重大疾病保险投保年龄大多在65岁或60岁以下,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健康保险产品十分少见。由此可见,开发一些专门针对老年人群需要的长期护理保险的产品在我国定会拥有广阔的市场。2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受下列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日渐强烈。2.1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2.1.1人口和家庭特征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以往老年人群高死亡率的疾病转变成慢性病,高额的治疗护理费用支出,这就给家庭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负担,而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从30%以上大幅度下降到1999年的15.2%,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从70年代的5胎以上降低到1998年的1.82胎,远远低于更替水平(孙文,张冉升2002)。有关数据显示,我国14岁儿童的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却在上升,即所谓的“人口底部老龄化”。另一方面。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疾病谱和死亡率在过去的50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一度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和慢性传染病,以及营养不良等疾病已经逐步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取代。死亡率的下降导致了人口“顶端老龄化”。,“四二一”机构甚至是“八四二一” 结构家庭的出现以及医疗成本的不断攀升给我国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即现在和不久的将来应如何为老年人健康保险提供经济保障。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很少有针对老年人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这不仅可能造成家庭的经济危机,还可能会造成企业的人心涣散,甚至波及到整个国家的政策制定。因此,保险人应尽快提供老年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尤其是长期护理保险,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极大需求,这是保证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关键所在。2.1.2社会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老年人群的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养儿防老已经不再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只要寄托。他们希望自己在年老体衰的时候不要拖累子孙儿女,同时又能够通过适当的途径获得必要的护理服务,体面地安度晚年生活,购买长期护理保险,无疑为老年人提供了满足上述需求的可靠保障。可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趋势加快,医疗费用的飞涨,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可以推断,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的潜在市场将会相当可观。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在我国开发长期护理保险势在必行。2.2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重要意义 我国经济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却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如果这个问题不处理好,不仅仅会造成家庭的经济危机,还可能会造成企业的人心涣散,甚至会危及到整个国家的政策制定,并给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同时,我国不断上升的护理费用一方面使得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另一方面也给我国健康保险市场创造了巨大潜在的市场需求。此外,家庭结构的年轻化及工作节奏的加快使得大多数老年人难以得到应有的照顾,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不仅适应中国老龄化的现状,解决老年人老有所依的问题,而且能够减轻年轻人的负担,使得年轻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的事业,进而会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我国,老龄化问题也正成为政府部门和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如何通过有效手段一方面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同时又保证各渠道资金筹集及使用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不仅是政府部门考虑的问题,而且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保险行业和医疗健康企业。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商业保险公司都还没有开发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商业健康保险,推出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公司更是少之又少。可以说,开发并发展长期护理保险除了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经济保障外,还可以为发展和完善我国健康保险市场提供一项有利的举措。它不仅能给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而且也能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在中国这种背景下,对为老年人提供护理和经济保障的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将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3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可能面临的问题2.3.1 长期护理保险中可能出现的医疗欺诈:在我国健康保险目前的运营机制中,医院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不是很密切有效,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可能会导致应该接受护理服务的人不能享受到此种权利,而不需特别护理的人却得到了过多服务,以及护理资源过度消耗和护理费用攀升,加之骗保产生不公平现象等,会使公众对长期护理保险机制产生不信任感。  2.3.2 意识薄弱:我国一直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长期护理保险一时间难以让很多人接受。大多数老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意接受外来人员的护理或者到专门的护理机构接受护理服务,所以即使提供长期护理保险的产品,他们也可能不会购买。与此同时,作为子女也担心将老人送到护理机构会被人们看作不孝敬,而更多的人也觉得把老人送到自己照顾不到的护理机构或养老院在心理上会产生愧疚。另一方面,我国企业雇主、雇员购买普通保险的意识薄弱,更不要说购买费用较高的长期护理保险。此外,保险公司经营的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如险种无利可赚势必会影响其发展。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为例,虽然健康保险有巨大市场潜力,但目前我国部分保险公司对健康保险的经营规律认识不够,风险控制能力薄弱,没有形成长期发展的良性机制,造成部分险种赔付率较高,仅能获得微利,甚至亏损。因此,导致经营健康保险的保险公司片面地认为,经营健康保险就是亏损,对健康保险的发展缺乏信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配套政策支持不够、经营环境有待改善等外部原因,也有保险公司自身的内部原因。而长期护理保险属于商业健康保险的一个较复杂的险种,因此,保险公司认为经营长期护理保险等老年保险会出现获利少,甚至亏本的后果,因而也就不愿涉足该领域。  2.3.3 长期护理保险的费用偏高:随着医疗费用的提高和人们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量的波动,该保险的成本不断提高,因而当支出大于收入时,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提高保费或从财政收入中获得额外的资金援助,而这两者都将增加公众的经济负担,尤其是一些农村的老人,本来收入较低,根本支付不了长期护理保险的费用,有的甚至非常保守或困窘,有了病也不去医疗机构治疗,更难接受长期护理。  2.3.4 护理机构的缺乏:我国长期以来专门提供老年护理的机构寥寥无几,大多数老年人是在家中度过晚年的,即使各个城市有疗养院等机构,但也仅仅是政府采取的社会福利的一种,并没有采取商业的运作模式提供专业的长期护理服务,身处其中的老人获得的只是最基本的低级的养老保障。 3.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口最多,且经济不发达。在建立保险模式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保险模式,但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否则可能会出现“欲速不达”的后果。具体来说应分三步:第一步,采取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模式;第二步,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社会基本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相结合,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作为补充保险的模式;第三步,实行政府强制的全民长期护理保险模式。3.1采取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模式现阶段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应采用商业保险模式。原因如下:3.1.1.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建立统一的全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不具备可行性主要体现在:(1)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大的城乡差距。以2004年为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9422元,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936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3.21倍;(2)地区差异。以中西部地区的山西同发达的地区及城市为例,显见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方面的差距。1997年北京市人均GDP是山西人均GDP的3.52倍,北京市当年人均纯收入是山西当年人均纯收入的2.01倍,而山西并不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可想而知,与更贫穷地区的差异;(3) 不同行业职工收入差距拉大。譬如电信、金融、保险行业的职工人均收入远高于其他行业,以及不同所有制企业间收入比较悬殊的现实,譬如外企员工工资要远高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国家公务人员等的工资。所有这些现实情况决定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模式不可能采取统一的社会护理保险制度,而是必须采取商业保险的形式,也决定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在一定时期内有必要采取城乡有别、地区有别、行业有别的政策。换句话说,目前在我国不可能人人享有长期护理保险,毕竟其保费较高,而居民收入有限,通常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才有能力享用。因此,在我国可先行在城镇发达地区,高收入行业和所有制职工中以商业保险的形式开办起来,以分担他们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风险。至于农村地区,除了经济条件不允许,还因为农村家庭通常允许有两个以上子女,因此老年护理的任务似乎还没有像城镇地区那样紧迫。3.1.2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首先,前已述及。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大,不断加速的老龄化趋势正为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培育着丰富的客户群体,创造着必要的产生条件。其次,由于慢性病病程的增加,医疗护理费用的上涨,给老年人的未来生活带来经济威胁,促使对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购买欲望。第三,由于我国具有“未富先老,经济起点水平低”的经济现状。给我国政府造成极大的经济压力。因而不可能完全靠政府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换句话说,目前我国对承担老年人医疗、护理等费用的补偿仍缺乏有力的解决途径,这就为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产生孕育了必要的促成因素。第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居民手中货币越来越多。护理需求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较高,市民保险意识也较强,部分家庭已具备购买老年护理保险的能力。这就给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极其重要的物质基础。第五,由于老年人护理需求的复杂性及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了护理保险的内容应具有多样性,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灵活的保单设计能更好地满足这一要求。第六,商业健康保险的快速、充分发展为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建立于发展充当了“急先锋”和“铺石路”。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下,开发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应是最佳选择。具体地说,应先把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在经济发达的城镇地区的中产阶级以上家庭先行开办。但是必须看到,采取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模式可能会使很多低收入家庭的人得不到保障,这与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人人平等的初中不符,且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一方,即个人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非营利性的保险提供者,因为他们认为非营利性的保险提供者,即政府,会比营利性的保险提供商赚取较少的利润。因此,在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开办起来一段时间后应逐渐过渡到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与社会基本长期护理保险相结合,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社会基本长期护理保险补充的模式。3.2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与社会基本长期护理保险相结合通过开办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使全社会对该险种由一个普遍的认识,并逐渐提高政府、居民、企业雇主等各方的意识后,就可参照普通商业医疗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做法,本着“低水平、广覆盖、各方负担、统账结合” 的原则,尽量把该险种在全社会普及开来。具体指基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基本层面上的护理保险,即水平低;应以基本长期护理保险形式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满足其基本老年护理需求,即在范围上要广;基本长期护理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统筹基金确定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譬如,5%-8%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即“封顶线”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某个倍数(譬如,5-10倍左右)。对于起付标准以下的长期护理费用、起付标准以上的“封顶线”以下部分中社会基本长期护理保险不负担的费用、起付标准以上“封顶线”以下部分中社会基本长期护理保险不负担的费用(包括免赔额、共付额和基本长期护理保险除外的检查、治疗、服务、用药等)、“封顶线”以上部分的费用以及未被基本长期护理保险覆盖人群的长期护理费用可以通过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进行补充。该模式之所以可行是因为它既可以基本保障大部分人的长期护理保险需求,不至于由于长期护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又可通过购买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满足富裕人群对高层次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需求,同时由于第一阶段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已有充分的发展,为其能快速、便捷且充分地与基本长期护理保险衔接奠定了必要且有力的条件。在此模式中,政府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是引导者,调控者和监督者,对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保险进行宏观调控,并给予适当财政援助。譬如,对于昂贵的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根据老年人群的需要,将价格制定在他们能承受的范围内,从而切实减轻老年人护理费用的压力,加强医药行业的竞争等。对于企业,通过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功能,即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补充社会基本长期护理保险,可以使其从沉重的退休职工的高昂长期护理费用支付中解脱出来;通过对企业和职工个人所缴纳的长期护理保险保费的税收优惠引导低收入线以上的人都购买充足的长期护理保险。对于个人而言,通过缴纳自己能承受的保费,获得基本的长期护理保险的同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购买高层次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体现了其灵活性。当然,就我国现有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运作的经验教训,需要注意的是当政府支持长期护理保险时,会将其作为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采取财政补贴的形式,使社会基本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相结合,并普及和发展起来,但随着护理费用的提高和人们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量的波动。该保险的成本可能会不断提高,因而当支大于收时,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提高保费或从财政收入中获得额外的资金援助,而这两者都将增加公众的经济负担。3.3政府实行强制的全民长期护理保险模式 经过以上两个步骤,长期护理保险应该已深入人心,并在范围上有所普及,当我国经济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时,就可以进入第三阶段——高层次的政府强制实行的全民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即类似日本的做法,有政府出一半左右的资金,省市地方政府出一部分资金,公民缴一小部分资金(可有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共同融资。所有公民通常从40岁开始被强制缴纳保费,对于65岁以上老年人可以从其养老金账户中扣除较少的保费,当公民由于年老、意外、疾病而造成伤残导致长期护理保险费用支出时,可以享受所有的护理保障,当然为了避免滥用医疗资源等道德风险,可以设定一个免赔额并制定护理等级等。但是应该意识到,虽然这种模式会使得公民人人平等地享有长期护理保险的权利,但前提条件必须是经济水平相当发达,公民素质普遍很高,护理机构发达,法律制度完善,且通讯设施、网络设施很发达等。否则可能会出现由于低成本利用医疗资源而诱导需求的道德风险现象,使得护理费用上涨,政府财政支出不断攀升,继而可能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最终要么增加政府、民众的负担,要么可能出现制度崩溃的后果。所以,目前该模式在我国肯定行不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民素质的提高和各项制度的完善,在未来该模式可能会成为一种现实,并真正使得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老有所养,老友所终的高福利水平的社会。结语本篇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龚丹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搜集一直到论文写作及之后的修改,自始至终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实践—认知—再实践的反复多次进行,就是认真世界的自然规律!感谢所有关心我的其他老师和同学,他们的关心也是我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衷心感谢所有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亲人和朋友们。感谢对本篇论文进行评审的各位老师,感谢他们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文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