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公民宪法意识生成的阻却性因素

论中国公民宪法意识生成的阻却性因素

ID:31117061

大小:7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6

论中国公民宪法意识生成的阻却性因素_第1页
论中国公民宪法意识生成的阻却性因素_第2页
论中国公民宪法意识生成的阻却性因素_第3页
论中国公民宪法意识生成的阻却性因素_第4页
论中国公民宪法意识生成的阻却性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公民宪法意识生成的阻却性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中国公民宪法意识生成的阻却性因素2007年第3期(总第45期)No.3,2007SerialNo.45••法制在线论中国公民宪法意识生成的阻却性因素陶波(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摘要]阻却中国公民宪法意识的因素诸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民族传统法律文化,宪法泛政治化观念,法律社会化运动中失误因素,司法公正欠缺.[关键词]公民宪法意识;生成;阻却因素EvO图分类・〜・]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1009—2234(2007)03-0088-02众所周知,人类法治的灵魂

2、是依宪治国,进行法治实践必须依赖其主体的意志和理性,必须有其精神依据,正如伯尔曼所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经验证明,公民法律意识中的宪法意识是法治的最基本的理性根据.而我国公民相对薄弱的宪法意识已成为我国法治进程中一个非常强大的精神障碍,是远远高于物质或器物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深刻层次,以致于某些人对中国法治前途产生悲观情绪••所谓宪法意识,是指宪法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心理,思想与评价,包括法律至上意识,权利意识,权力制约意识等•如果没有这些宪法意识,公民的尚法崇法的心态就不可能形成,社会秩序?就

3、不可能是法律秩序;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将只是法律制度多寡而己;法治的进程也就不可能有实质意义上的进步,法治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真正达到.造成我国公民宪法意识薄弱的原因是多方而,多层次的,其具有”杂糅性”•,不均衡性,可感染性等特点•本文试从多视角来分析阻却中国公民宪法意识生成的主要因素,以期抛砖引玉,推动对宪法意识与法治关系这一重大现实课题的深入研究.,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阻却所谓法律文化,-•般是指深藏于特定民族心理中对法律现象的比较普遍而稳定的认知,态度,心理,信念的总和,被喻为”在人民心中活着的法”.中

4、国儿千年文明史积淀形成得性格鲜明的传统法律文化很大程度上阻却了包含法律至上,人权,民主等宪法意识的生成.屮国有着漫长的”礼治”或”德治啲历史潍对专制,”公权力”至上的政治体制,严格的家族核心制度,森严的等级,身份观念,诞牛了中国伦理文化,也导致了中国法律文化的诸多民族特征.如根深蒂I古I的权利虚无观念,积习丁心的权力膜拜,世代相传的厌讼心理,挥Z不去的人伦情绪.几千年來,屮国的法律几乎等同于”帝王之具T驭民之器…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牛•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正是中国古代义务木位型礼法文化及工具

5、主义法律思想的排弃,以个体自由自主性权利为本位的现代法律精神根本无法获得生存空间.即使到清末的宪政运动,也不能”从而与当代世界各国法律制度取得了调谐・”㈣究其最根本的原因”正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西方那种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以及现实的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归根结底,它无法与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相融合,也无法与中国社会既有的社会伦理,政治伦理相一致•“㈣因为文化的缺矢我国的近代宪政发展显得苍白无力,并最终”淮橘为枳”.而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失败反过来又妨碍了近代西方宪政文化的引入,生根和

6、传播.国人也就失去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权,平等的文化思想的启蒙.文化具有传承性,稳定性和群体认同性的特点,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已潜入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底层,在社会群体中得以不断绵延和传递,也就阻却了近现代宪法意识的产生.二,宪法泛政治化观念的阻却公民宪法意识的高低与宪法在社会主体心目屮到底是什么有着必然的,直接的关系•在我国,解释宪法概念的至理名言是: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反映了阶级力量的对比关系,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就是说,宪法被认为是政治法,人们更多是把宪法当作政治文件,政治纲领来对

7、待,而不是把宪法当作法律•内容上有大量时尚化,政策化的条文;作用上也只是把宪法当作政治工具来使用,当为了某种政治需要时,才会想起”运用”宪法.”宪法在我国被定位于总章程,只是具有宣传性和象征性的东西•'但宪法[收稿日期]2007—04—26[作者简介]陶波(1970),女,浙江宁波人•讲师•主研方向:宪法学.88-察IV观O论k理OO首先应该是法,是i种被称之为”人权保障书”,并且能切实用来打•卫公民人权的”圣经”•然而,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这种宪法泛政治化观念的支配,导致宪法定位的偏差和宪法的被”虚化

8、”.宪法被定位于政治法,总章程致使大部分的社会公民认为宪法与他们无关,因为他们认为知道具体章■程并照具体章程办事就行了,总章程并不和他们发生直接关系•伴随宪法被”虚化”的是我国宪法的非讼化特征.也就是说,在我国宪法不能被公民直接引用为自己权利的保护提起上诉或审诉,使公民的基本权利从纸面变为现实,获得彻底的救济和司法保障•法律的牛命在于诉讼,这是一项基本的法律规则,如果一部法律仅仅停留在对公民的宣示层而,而不能与公民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为他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