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01708
大小:7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6
《苏教版语文九上蒹葭教学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兼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学习《兼葭》,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3.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4.学牛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兼葭》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2.把握《兼葭》中的重章复唱的特点。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黑板边书:“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同步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创设情境,为学习《诗经》选篇《兼葭
2、》作铺垫。提问: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的的歌Illi优美吗?谁能说出这首歌Illi的名字?明确:电视剧《在水一方》的主题Illi《在水一方》。进一步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明确:根据《诗经》中的《兼葭》改编而成。二、解题《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共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式,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
3、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蒂句反复咏唱的特点。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悄诗《兼葭》。这首诗。主要是通过美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环节:三、学牛.结合注释,译读全诗。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耍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四、(一)、初读,感受诗的音乐美。1.第一个坏节通过初读诗文,初步感受诗的音乐美。要朗读好诗文,要注意读好它的节奏。要读出诗歌的音乐美,除了诗歌朗读的一般要求外,尤其要读出她的生气,读出她的音乐美。2
4、.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大家拿好笔,在你不认识的字下面作标记,第二个要求就是请同学们注意这首诗的韵脚,也就是诗中押韵的字。明确:第一章应该是苍、霜、方、长、央;第二章是萋、晞、跻、坝;第三章是采、己、汜、右、址。3.学生试读。师问:在我们朗读时,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诗中“聲词”的运用?明确:苍苍,萋萋,釆采……(师生一同总结这首诗中的證词特点。)(二)、再读,感受是的绘画美1.导语: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现在一起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再读诗歌,想象诗歌的绘画美。唐朝诗人王维不仅是一个著名诗人,而且是一位出色的画
5、家。苏轼曾这样评价她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兼葭》之所以成为《诗经》中最经典的诗歌。就是因为这首诗木身就像一幅精美的图画。2.教师描绘画面,让学生感受浙面之美。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屮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屮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悄的恋者,蹤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3.分析比兴手法,明确:比兴一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三)
6、、三读,感受结构美(重章叠句的作用)下面再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诗歌,请注意各章之间的特点。然后说说这幅画中写出了哪些人物?哪些景物?哪些情节?明确:《兼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笫一的章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儿个字表示层层递进。这种仅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反复中深化意境。为了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就要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诗人追求伊人时的不同心情。第一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的情感。第二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的情感。第三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的情感。明确:憧憬、焦急、失望。3.五、探究与研讨,掌握帝章
7、迭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学习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Z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丁•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辜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荐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木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
8、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