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精选多篇)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精选多篇)

ID:31095559

大小:60.1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06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精选多篇)_第1页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精选多篇)_第2页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精选多篇)_第3页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精选多篇)_第4页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精选多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精选多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今天看了这部片子,主体是讲爱情和出轨吧,以悲剧收场是很让人悲痛。这片子主要讲述已婚安娜卡列尼娜邂逅卡列宁,于是两人疯狂地热恋了,不顾世俗不顾一切的热恋。安娜的婚姻有点像中国的包办婚姻,她在婚姻中只是充当一个人妻和母亲的角色,与丈夫之间没有感情可言,在当时时代背景下这种婚姻是很常见的,因为安娜没有亲人,所以嫁给这个年长很多的男人,说是主的安排,其实只是自我借口的措辞,当安娜遇上了卡列宁后,她才发现生活中有了爱情激情,我想说的是他们的爱情是宝贵的,人在一生中能遇到真正互相爱的人,是多么宝贵。但在当时背景下妇女出轨是很

2、严重的事情,蒙羞,为自己为丈夫家庭蒙羞,虽然现在的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这种事情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也不上风化。但我想想在中国恐怕这档子事情还是会被说三道四吧,我的观点是别人的事情就不要多管,像前些时候村上也出现这种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被人当成笑柄来说。可能在农村,可能是他们年长,但是在年亲人看来,这种事真的没什么。第13页共13页电影中安娜对丈夫没了感情但是对孩子存着深深的牵挂,丈夫威胁她情人孩子选一个,虽然安娜最终选择了爱的人,但从后面种种的剧情看出她是如此爱着自己的孩子,以至于后来一个人关在家里的时候用娃娃来抚慰自己作为母亲的心。后来爱的人

3、是在一起了,却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不能真正的在一起。知道卡列宁始终爱着安娜,但后来却没有很直接地表现出来,他也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也怕家庭对他的压力,不愿带安娜出门,好比是件值得羞愧的事情。那个时候安娜是可怜的是无助的,她开始怀疑,抛弃家庭,离开孩子,跟这个男人是否值得。可能得到了的东西就不大会珍惜,卡列宁得到安娜,貌似是比之前少了关心与爱,或许是迫于社会家庭,或许真的是正在熄灭的爱情,在那个阶段看来,珍爱仿佛真的没那么有价值,卡列宁不带安娜出去看戏曲,不和安娜出席公共场合的party,甚至于和另一位姑娘一直在一起。那个时期就像一个正在破碎的婚

4、姻正在走向灭亡,他们的结合可能也是个错误,可能都不应该有进一步的关系,在一起后有了更多的猜疑不满。或许这就是一直有人出轨的原因,有了家庭就有了压力就有了责任,就会在意另一半的一切琐事。最后结尾处安娜在去火车站得路上,一路的行人仿佛都让他想到了自己,流落街头的孤独老人,一群假装正经的老绅士,还有一对像自己一样没有爱情的老配少得夫妻,以及一旁玩耍嬉闹的孩子。他们都显得比自己开心,只有自己像是无目的的活着,什么都没了。这场爱情像极了一场赌博,安娜把珍爱家庭孩子贞操都赌在上面了,因为开始的形式走向太好了,第13页共13页以至于最后输的落魄的她对生活生命失去了信

5、心。是啊,当时的她是没有什么值得留恋了,那个都不在乎了她的男人?那个她抛弃了以她为羞的家庭?她什么也没了,到火车站时想到了开头的人被压死的请经过,或许那人也是像她一样失去一切的人,当时的她还觉得他可怜想着为什么要这么做,现在她完全明白了,她也就快像他一样死去,即使不死或许心已经死了。最后她跳下了铁轨。卡列宁的伤心证明了他对安娜的爱,这时候什么时候都太晚了,安娜死可能就是想让卡列宁后悔和内疚吧,她做到了,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安娜的伤心。第二篇:《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到安娜无疑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不顾一切

6、世俗的言论和火车上邂逅的沃伦斯基走在一起,她是勇敢的。但可悲的沃伦斯基并没有顶住社会舆论的压力,给安娜的只是无望的爱情,安娜最终迎着呼啸而来的火车,香消玉殒…..让人不禁为之扼腕痛惜。这部以死亡而收场的戏剧性悲剧,却成就了安娜·卡列宁娜的第13页共13页形象。这种对自己婚姻不贞,背叛家庭,抛弃自己的儿子,又担心被自己的儿子看不起的女人,是被世人所厌恶和不耻的。私通在上流社会并不少见,可是少见的是,安娜·卡列宁娜的勇于承认,虽然最后得到的结果是被上流社会抛弃。但是,在这种列夫·托尔斯泰近乎苛刻的描写下,安娜·卡列宁娜的缺点,也正是她的闪光点所在。这突出了

7、一个叛逆的女人,和敢于与现实社会对抗的形象。这句话有褒有贬吧,可是谁又去管她呢?在婚姻中,上流社会对待不贞夫妻的惩罚是不同的,而丈夫近乎变态的宽恕,对安娜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无形的压抑感。安娜在别人眼里是怯懦的,但是,她的真正的形象,却是光辉的,作为(更多请你搜索)一个对比人物,她最后的往铁轨上的一卧,成就了她的勇敢,反叛的精神女性。也许正如现在的人所说:自杀的人,是勇敢的,因为,很少有人有勇气去自杀。其实,最后害死安娜的,不是别人,是安娜自己。她走上了条极端的路,没有自制力其实是种可怕的东西,渥伦斯基的逐渐冷淡和抛弃,卡列宁的渐渐折磨、后来的卡尔

8、塔索夫夫人的公开羞辱以及文章最后她的卧轨自杀。一切的前因后果,都在于此,都在于她的不安于本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