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劳动意识与概念.doc

马克思的劳动意识与概念.doc

ID:31094253

大小:3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1-06

马克思的劳动意识与概念.doc_第1页
马克思的劳动意识与概念.doc_第2页
马克思的劳动意识与概念.doc_第3页
马克思的劳动意识与概念.doc_第4页
马克思的劳动意识与概念.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的劳动意识与概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马克思的劳动意识与概念马克思的劳动意识与概念马克思的劳动意识与概念马克思的劳动意识与概念马克思的劳动意识与概念马克思的劳动意识与概念马克思的劳动意识与概念马克思的劳动意识与概念马克思的劳动意识与概念  区分不同层次的“劳动”  对马克思的“劳动”是不是意识形态概念的回答,取决于如何理解“劳动”,而“劳动”的界定是一个可能比意识形态概念的界定更为麻烦的问题,因为古往今来对它的理解太多也太复杂。根据马克思对“劳动”的基本表述,本文具体分成以下三个层次,而“劳动”是否是意识形态,则取决于在何种层次以何种意义来看待它。第一层次是人类学视角,即“生存劳动”

2、是人的自我持存的手段和基础,体现的是“劳动”的基本含义。这个观点虽然在以前的思想史上也有人谈及,如斐洛就认为,“劳动具有一种类似于食物的作用”[4](P15),但只有马克思做了系统提出和明确阐述。马克思说:“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5](P256)马克思论述的“劳动”首先是一种事先建立,一种再生产,即是对生存的生产。人必须再生产自己才能持续

3、存在,作为类存在物也才能得以延续,自我永续是“生存劳动”的应有之意。人以使用、制造工具的劳动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语言来首先获得生存(即衣食住行=人的持存),并以此区别于其他动物。这也是延续了黑格尔的说法,即动物并不汗流满面地劳动,它直接地通过自然满足自己的需要,与此相反,人的杰出之处在于他间接地自己生产自己的面包,把自然仅仅当作手段来使用[6](P218)。“劳动是造物主,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开始和终结,意识的唯一决定因素,人性和最终现实的连接,事实上它形成了最终的人类现实。”[7](P168-169)“劳动”不仅与人的存在直接同一,而且也使人

4、类得以走出动物界,取得了超生物的存在,包括超生物的肢体(工具)、大脑(语言)、思想、情感甚至到社会组织。正由于此,在马克思看来,就人的存在无非是在世界中的一种活动而言,“劳动”绝对是属于人的存在,“生存劳动”不是与诸如游手好闲或者游戏相区别的个别经济活动,而是人创造自己的生活并同时塑造世界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中,“生存劳动”近乎被人们忽略不计。显然,这样的“劳动”(labour),就其最初级意义而言,“意味着受生活必需品的奴役,这一奴役是人类生活条件固有的”,这样的活动被阿伦特定义为“玩的反面”[8](P16)。按照马克思本意

5、来说,首先,从实践哲学层面上看,主张从“生存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过程及其对于主体的根本性塑造、至关重要的影响角度来看待“劳动”,它就是颇具神圣性的创生体,具有强大的创新力。因此,可以被视为一个自由存在,具有生存本体论意义,用基尔克果的话来说,“劳动仅是自我生成的意义所在”[9](P236)。但是,作为人的谋生活动,作为满足自然生存基本需要的单纯手段,它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绝对自然事实,没有被建构性,因而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其次,从认识论层面上看,“生存劳动”是经验统摄,它不是实体性存在,而是一种功能性存在或属性存在,有三项基本规定:

6、第一,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赖于“主体”;第二,逻辑上是谓词,只能表述主词;第三,在定义上、时间上、认识秩序上都是第二性的。它能建构人的感觉,进而使得认知成为可能。这种必然存在但又兼具认识性的“劳动”,时刻需要反思和质疑,也不具有意识形态性的存在。第二层次是经济学和政治学视角,“生产劳动”历史性地改变了人类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体现的是“劳动”较高层次的含义。马克思认为,“劳动当作使用价值的形式要素是一个和一切社会形态都独立无关、不以它们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一个永久的自然必然性”,“形成价值的实体的劳动是等一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支出

7、”[10](P367),并且一再强调“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非常深刻的基础,只要它哪怕只停顿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费尔巴哈)的直观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就没有了”[11](P50)。在马克思看来,既然人类所有价值(商品价值和服务价值)主要是由“生产劳动”创造的,而非来自上帝、理性、供求关系、语言交往、人际利害等供给,广大劳动者就有权获得应有的合理经济报酬。此外,马克思关注人不仅只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者,更是以自己擅长的劳动及其成果参与广泛社会交换体系的交换者

8、。也只有在需要、劳动、交换标志着生产的自然逻辑这一意义上,才能把“生产劳动”主体还原为普遍人类主体,而非以个体为范型。无论是从哲学还是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