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闭低产板栗林改造模式探讨

郁闭低产板栗林改造模式探讨

ID:31052093

大小:7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郁闭低产板栗林改造模式探讨_第1页
郁闭低产板栗林改造模式探讨_第2页
郁闭低产板栗林改造模式探讨_第3页
郁闭低产板栗林改造模式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郁闭低产板栗林改造模式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郁闭低产板栗林改造模式探讨摘要总结了郁闭低产板栗林改造4种模式的试验结果,认为郁闭初期以间伐更新为宜,郁闭后期以截干更新或树种更新为宜,大枝回缩更新不宜采用。关键词板栗低产林;郁闭;改造模式板栗是我国著名特产,也是建徳市重要经济林木,全市有板栗林4267hm2,位居全省第4。其小20世纪90年代新建的板栗基地有3267hm2,占总而积的76.6%O20世纪90年代末,早期建立的板栗基地先后进入盛果期,产量不断上升.1999年,全市产量突破千吨大关,达到1160.7t,2000年达1467t,2001年、2002年年

2、产量均超过1800t;但2003年之后,产量开始下降。以主产区乾潭镇毛洲村“木染坑”的板栗基地为例,盛果期(2000〜2002年)单产达2250〜2625kg/hm2,到2005年单产已下降到450〜600kg/hm2,栗果数从60〜70粒/kg上升到100〜120粒/kg,产量、质量大幅度下降。据调查,主要是初植密度过大,栗林郁闭,未老先衰所致。浙江省的板栗普遍存在初植密度过大、栗林郁闭、未老先衰、产量质量大幅度下降的问题,但切实有效、简便易行的改造技术罕见报道。为有效控制栗林郁闭,产量、质量急剧下降的态势,我们

3、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1-5],从2001年开始,进行了郁闭低产板栗林改造模式探讨,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林)概况试验林设在浙江省建德市,该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中游,地理位置在东径118。5*〜119。48‘,北纬29。14‘〜29。47'之间。年平均气温16.9°C,>10°C的年积温5270°C,无霜期254d,年平均降水量1500mm,南日160d,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日照时数1941ho林地土壤为山地红壤,微酸性,有机质含量低到中等,质地轻壤到轻粘。口然条件适宜栽培

4、南方板栗。试验林为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新建的板栗基地,栽植600〜750株/hm2,树龄10〜12年。立地条件和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盛果期单产1500〜2250kg/hm2。试验时,林分已不同程度郁闭,产量、质量呈明显下滑趋势。1.2试验方法(1)大枝回缩更新。2001年春和2002年春分别在梅城镇联红村和乾潭镇姚村村板栗林内进行。该栗林严重郁闭,中下部大枝已枯死或濒临枯死。改造时,将已枯死的大枝全部从基部锯除,濒临枯死的大枝冋缩到近主干有较强壮的分枝处。同时疏除树冠中心的1〜2个直立大枝,改善林内的通风透

5、光条件。待中下部大枝更新树势恢复后再“落头”,降低树高。(2)间伐更新。2003年春在寿昌镇高出皈村进行间伐试验。该栗林处于郁闭初期,大枝未枯死。改造时,隔行或隔株(梅花形配置)间伐,保留品种好的伐除品种差的,保留树形好的伐除树形差的,保留300〜375株/hm2。(3)截干更新。2005年11月25日,在乾潭镇毛洲村板栗林里进行截干更新试验。该栗林树高己达7〜9m,郁闭严重,中下部大枝已枯死,上部大枝直立生长,仅树冠顶部少量结果,而且空苞多,栗果很小。改造吋,用森林防火用的油锯在第1次分枝以上30cm左右处截干,

6、截干高度1.3〜1.4mo(4)树种更新。2003年春,在乾潭镇姚村村杨梅坪板栗林内进行树种更新试验。该林地海拔600m左右,适宜种植较耐阴的香椎等经济林木。栗林已严重郁闭,屮下部大枝开始枯死。试验吋,在板栗树行间梅花形配置定点挖穴,种植香框苗,定植穴规格lmxlmx0.5m,再将定植穴上方栗树已枯死或濒临枯死的人枝全部从基部锯除,并酌情回缩或从基部锯除1〜2个大枝,保证卜刑j时i対水不会滴到香槛苗上。共栽香槛苗2200多株。当年休眠期,在定植穴边缘深挖,切断向定植穴内伸展的板栗根,以便保证香槛苗的水分养分供应。以

7、后每年结合扩穴施肥,在定植穴边缘深挖1〜2次,并随着香椎苗的不断长大,逐步疏除板栗树大枝,最后取而代之。2结果与分析(1)大枝冋缩更新后,林内中下部通风透光条件有所改善,但树高没有降低,树冠上部仍然郁闭。屮下部由于光照仍然不足,已锯除的大枝不能抽生新枝或抽生的新枝生长衰弱,已回缩的大枝也不能复壮,不能起到更新大枝的作用。这种模式实际上只起到“卫生伐”的作用,不能从根木上起到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的作用,试验失败。(2)间伐更新后,密度大幅度降低,郁闭状况明显改善,同吋保留了好的品种、好的树形,从根本上改变了林相。间伐

8、后第2年已基本恢复到间伐前产量,第4年(2006年)比改造丽增产30%左右,栗果品质也有明显改善。(3)截干更新当年(2006年),基本形成树冠。第2年(2007年)树冠高度和冠幅都已达到l・5n)以上,并已开始少量挂果。(4)树种更新。2003年,建徳市伏旱连秋旱,旱情一直持续到第2年3月份。当年裸地栽的香桩苗保存率只有20%〜30%,甚至栽植第2年的香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