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夜蛾的发生与无害化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甜菜夜蛾的发生与无害化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ID:31050570

大小:6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6

甜菜夜蛾的发生与无害化药剂防治技术研究_第1页
甜菜夜蛾的发生与无害化药剂防治技术研究_第2页
甜菜夜蛾的发生与无害化药剂防治技术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甜菜夜蛾的发生与无害化药剂防治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甜菜夜蛾的发生与无害化药剂防治技术研究摘要研究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幼虫喜食白菜、大葱、大豆等作物,在这些作物上发育历期短。夏季降雨量大、雨日多不利于该虫的发生危害,冬季气候温暖,翌年甜菜夜蛾发生就重,反之则轻。甜菜夜蛾发生轻重与当年本地越冬虫源没有密切关系,主要与外来虫源有关。关键词甜菜夜蛾;发生程度;制约因了;防治指标1影响甜菜夜蛾发生程度的制约因子1.1寄主因子寄主不同不仅直接影响甜菜夜蛾发生量的大小和危害轻重,而且影响其发生世代历期。从寄主扩散转移规律看,食料条件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其发生程度,6月份Z前和

2、9月份以后,大口作物仅有甘蓝、白菜、制种萝卜、大葱等蔬菜寄主,甜菜夜蛾发生轻,平均百株虫量1.5头。而7〜9月份,寄主作物有玉米、花生、大豆、棉花、十字花科蔬菜等,种植面积大,种类较多,食料丰富,甜菜夜蛾危害就重,平均百株虫量185头,有的甚至高达数千头;从寄主选择性看,甜菜夜蛾幼虫喜食白菜、大葱、大豆等作物,而不喜食小麦、红薯等作物。此外,在不同寄主作物上危害,其发育丿力期也不同,据室内饲养观察,不同作物上甜菜夜蛾的幼虫历期短的15d,长的21d,两者相差6d(见表1)1.2降雨因子夏季降雨量是影响其发生

3、程度的最敏感因了,尤其是6〜8月份少雨干旱有利丁甜菜夜蛾发生,反之亦然。统计调查资料显示:凡是6〜8月份降雨少于正常年份,口气温比常年持续偏高,当年甜菜夜蛾即为偏重或重发生。如1997年和1999年6—8月份降雨量分别较常年少102.4mm和154.1mm,全市大范围严重干罕,致使甜菜夜蛾暴发危害,而1998年和2000年6〜8丿」份降雨量分别较常年多207.8mm和96.9mm,气温止常,甜菜夜蛾发生和对较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幼虫和蛹耐湿性差,土壤湿度人,影响蛹的成活和正常羽化;二是多南年份有利于

4、门僵菌的繁衍和对幼虫的寄生。1.3气温因子甜菜夜蛾发生程度和发生世代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各虫态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凡冬季气候温暖(当年12月至翌年1月),翌年甜菜夜蛾发生就重,反Z则轻。据卢氏县调查,1998年12月至1999年1月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平均值高2.7°C,最冷的1H份平均气温仍达3.TC,比常年高2.TC,甜菜夜蛾越冬存活率提高,造成1999年的严重发生,而2000年冬季出现了近年來少有的寒冷天气,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水次数较多,1月份平均气温・0.6°C,比历年同期值偏低1・7°C,最低

5、气温为-10.rc,2000年发生相对偏轻。1.4天敌因子据调查,已知甜菜夜蛾的捕食性天敌有蠟类、蜘蛛、鸟类、隐翅虫;寄生性天敌有黑卵蜂、姬蜂等寄生蜂类,以及白僵菌、细菌、病菌等微生物,英屮卵期天敌主要是黑卵蜂。灵宝市监测点2000年观察4代、5代卵期,平均寄生率16.3%,幼虫期天敌主要是白僵菌,其次是寄生蜂类,平均寄生率为26・6%。1.5虫源因了根据该虫的发牛危害特点分析,甜菜夜蛾发生轻重与当年本地越冬虫源没有密切关系,主要与外来虫源有关。凡南部省份甜菜役蛾2代、3代发生较重的年份,豫西地区3代、4代

6、发生就重,反之则轻。1.6地理环境因子在不同生态环境屮,甜菜夜蛾发生危害情况不同。据卢氏县调查,水浇地甜菜夜蛾重于旱地,砂壤地重于粘土地(见表2)。2甜菜夜蛾防治指标研究2.1甜菜夜蛾幼虫不同危害程度与产量损失关系在甜菜夜蛾第3代、4代危害盛期,选择管理水平相当、长势一致的大豆出接人甜菜夜蛾幼虫,进行幼虫危害与产量损失关系研究。试验屮按百株虫量分设0、20头、50头、100头、200头、400头、600头、800头等8个处理,24个小区,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6.7m2,5d观测一次,采取人工

7、灭虫的办法,保持一定虫口密度,确定一定受害叶而积,试验期间不施任何药剂,直到大豆成熟,然后逐区收获,统计小区实产。试验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幼虫危害对大豆产量有显著影响,叶面积被害程度与产量损失率呈高度正相关。当大豆叶面积被害程度为10%时,对产量影响不大;当叶而积受害程度达到20%时,对产量的影响就明显表现出来,Z后随着虫量增大,危害程度逐步加重,产量损失率也越来越大。当大豆叶面积分别被害达到整体叶面积的40%、50%、60%、80%、100%时,减产的幅度依次为10.7%、28.4%、53.02%、66.9

8、8%、77.21%。从整个生长期的危害情况看,生长前期及中期受害对产量影响较大,后期受害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小(见表3)。叶面积被害程度与产量损失率Z间的相关模型为:Y=87.4X-9.15,r=0・963,Y为产量损失率,X为叶面积被害程度,也就是说当被害叶面积增加1%时,产量损失率将增加0・874%o2.2防治指标的确定在大白菜田,将室内饲养的1—2龄幼虫均匀接入[□间,人为控制虫量、分区测产,利用简易测定方法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