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40987
大小:7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6
《节能降耗措施4864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加强节能工作的具体措施一.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必须把节能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较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状况。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能源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我国能源问题,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是缓解能源约
2、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二)必须把节能工作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滞后.高耗能行业增长过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上升,特别是今年上半年,能源消耗增长仍然快于经济增长,节能工作面临更大压力,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工作的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节能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下大力气,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实现“十一五”能源节约的目标
3、,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二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要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优化升级带动转变,立足节约能源推动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和地区布局,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能源浪费。(二)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生活服务业。大
4、中城市要优先发展服务业,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三)积极调整工业结构。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对企业搬迁改造严格能耗准入管理。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和停止供电,属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积极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四)优化用能结构。大力发展高效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原煤直接使用,提高煤炭用于发电的比重,发展煤炭气化和液化,提高转换效率。
5、引导企业和居民合理用电。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三>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一)强化工业节能。突出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组织实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推动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二)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O(三)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积极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6、加快发展铁路和内河运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加快淘汰老旧铁路机车、汽车.船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开发和推广车用代用燃料和清洁燃料汽车。(四)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等。伍)抓好农村节能。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装备,加快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以及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六)推动政府机构节能。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在节能工作中发挥表率
7、作用。重点抓好政府机构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办公设备节能,采取措施大力推动政府节能采购,稳步推进公务车改革。四>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一)加快先进节能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节能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高效节能工艺.技术和产品,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示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解决技术瓶颈。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有条件的地方可对达到超前性国家能效标准.经过认证的节能产品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引导消费者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